成人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有前驱症状和皮疹特点,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可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有一般治疗和抗病毒治疗,预防可接种疫苗、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特殊人群如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原体
成人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皮肤和神经的特性,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先在呼吸道黏膜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最终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皮疹。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成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前驱期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持续1-2天后出现皮疹,发热可高达39-40℃,但也有部分成人水痘发热症状相对较轻。
2.皮疹特点: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然后向头面部、四肢蔓延,皮疹分批出现,初始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皮疹可伴有瘙痒,搔抓后可能继发感染。
三、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例如,水痘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周围人群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2.接触传播:接触被患者疱疹液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比如接触被水痘患者用过的毛巾、衣物等。
四、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医生根据患者的典型皮疹表现,如皮疹分批出现、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多形性皮疹,结合前驱期症状可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取疱疹液进行病毒分离,若能分离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确诊,但此方法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
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协助诊断。
五、治疗与护理
1.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发病后2周。休息有助于机体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可剪短患者指甲,必要时戴手套。若疱疹破裂,可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对症处理: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体温过高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成人水痘患者使用退热药物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2.抗病毒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患者、播散性水痘患者等,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使用抗病毒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儿童时期接种水痘疫苗后,成人患水痘的风险会降低。一般建议12-18个月的儿童接种第一剂水痘疫苗,4-6岁接种第二剂。
2.避免接触传染源:在水痘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接触了水痘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2-3周,因为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
3.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早产等严重后果。如果孕妇接触了水痘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评估感染风险,必要时可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2.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情往往较重,易发展为播散性水痘,治疗难度大,因此这类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水痘患者,若接触后需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老年人:成人水痘在老年人中相对少见,但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往往较严重,如发热更高、皮疹更多、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等。老年人患水痘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