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估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临床特征评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从结节形态、回声、纵横比、钙化情况等初步判断;CT助于显示与周围组织关系,MRI利于显示与血管神经关系;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术前判断良恶性最准确方法之一;临床特征中儿童、男性、短期内快速生长、有家族史及伴相关症状的结节恶性可能大;实验室检查中甲状腺功能、球蛋白、降钙素等指标可辅助判断。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结节形态:良性结节通常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恶性结节形态往往不规则,边界不清。例如,有研究表明,良性甲状腺结节超声下边界清晰的占比相对较高,而恶性结节边界不清的比例较多。
结节回声:良性结节大多为低回声或等回声,恶性结节多为极低回声。通过超声检测回声情况可以初步筛选结节性质,一般极低回声的结节恶性可能性相对较大。
结节纵横比:纵横比大于1提示恶性可能性增加,良性结节纵横比通常小于1。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生长往往呈浸润性,更倾向于垂直于包膜生长,导致纵横比增大。
钙化情况:沙粒样钙化、微钙化多见于恶性结节;粗大钙化则多见于良性结节。超声下观察到沙粒样钙化时,需高度警惕结节为恶性的可能。
2.CT检查
对于超声难以明确诊断的结节,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结节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等情况,对于评估恶性结节的侵袭范围有一定价值,但相对超声来说,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特异性不如超声。
3.MRI检查
MRI在显示甲状腺结节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上有一定优势,对于判断恶性结节是否侵犯血管、神经等有帮助,但一般不作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初步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1.操作过程:通过细针穿刺结节,抽取细胞进行涂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这是目前术前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2.结果判断: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分为良性、恶性和可疑恶性等类别。如果结果提示恶性,基本可诊断为甲状腺癌;如果是良性结果,也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情况综合判断;可疑恶性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密切随访。
三、临床特征评估
1.年龄与性别
年龄:儿童时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有研究显示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率约为20%-30%,而成人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儿童时期甲状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致癌因素更敏感有关。
性别: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相对男性较高,但男性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2.结节生长速度:短期内(数月内)结节明显增大的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性较大。因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较快,所以结节生长速度会明显快于良性结节。
3.家族史: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其甲状腺结节恶性的风险相对增加。例如,家族中有甲状腺髓样癌等遗传相关性甲状腺癌病史的个体,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甲状腺结节情况。
4.伴随症状:伴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的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性增加。因为恶性结节可能侵犯周围神经、气管、食管等结构,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四、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如果甲状腺结节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一般良性结节也可能出现相应功能改变,但对于恶性结节来说,甲状腺功能大多无明显特异性改变。不过甲状腺功能正常并不能排除恶性结节的可能,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不一定就是恶性结节引起的。
2.甲状腺球蛋白(Tg):血清Tg水平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复发监测等有一定价值。但单纯Tg升高不能确诊甲状腺癌,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降钙素:降钙素升高常见于甲状腺髓样癌,所以检测降钙素对于甲状腺髓样癌的筛查有重要意义,如果降钙素明显升高,提示甲状腺髓样癌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