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B超表现多样,包括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结节,可为低、等或高回声且不均匀,常见微钙化(乳头状癌特征)、血流信号丰富且多为高速高阻型,综合其多方面表现及结合患者相关因素可辅助术前诊断但最终需病理活检确诊。
一、形态与边界
1.形态
甲状腺癌的结节形态往往不规则。与良性结节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不同,甲状腺癌结节的边缘不整齐,呈蟹足样或毛刺样改变。例如,一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结节,在B超下可观察到明显的不规则形态。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这种形态差异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一般来说,儿童甲状腺结节中恶性比例相对较高,而儿童甲状腺癌结节的形态不规则性可能更为突出;女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但甲状腺癌的形态特征在男女患者中并无本质区别,主要还是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病理类型和发展阶段。
2.边界
甲状腺癌结节边界不清,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的分界不明显。良性结节通常边界清晰,有包膜样回声。而甲状腺癌由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导致边界模糊。在有病史的患者中,若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出现边界不清的甲状腺结节时,更应警惕甲状腺癌的可能。
二、回声情况
1.回声强度
甲状腺癌结节的回声强度多样,多数为低回声。低回声结节相对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回声更低。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约有80%-90%表现为低回声。
不同年龄患者的回声强度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甲状腺癌低回声的比例可能与成人相似,但儿童甲状腺组织本身相对较嫩,回声特点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等)的患者,其甲状腺癌结节的回声强度可能更倾向于低回声。
部分甲状腺癌结节也可表现为等回声或高回声,但相对低回声来说比例较低。等回声结节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相近,高回声结节则比周围组织回声高,不过等回声和高回声的甲状腺癌结节在B超诊断时需要更仔细的鉴别,因为良性结节也可能出现等回声或高回声。
2.回声均匀性
甲状腺癌结节回声不均匀。良性结节回声多较均匀,而甲状腺癌由于内部可能存在坏死、出血、钙化等情况,导致回声不均匀。例如,甲状腺髓样癌可能出现回声不均匀的表现,内部可见散在的强回声点或斑块。
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其甲状腺癌结节的回声均匀性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需要结合自身免疫指标等进一步评估。
三、钙化情况
1.钙化类型
微钙化: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中常见微钙化,表现为沙粒样钙化,直径通常小于1mm,呈强回声光点,后方多无声影。微钙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有研究表明,约60%-8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检测到微钙化。
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微钙化的检出率可能有差异。儿童甲状腺癌中微钙化的检出率也较高,但由于儿童甲状腺组织相对较小,微钙化的观察可能需要更精细的B超操作;女性患者中甲状腺癌微钙化的检出情况与男性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因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而更易发现微钙化情况。
粗大钙化:甲状腺癌也可出现粗大钙化,但相对微钙化来说,粗大钙化在甲状腺癌中的比例较低。粗大钙化多提示结节可能为良性,但也有少数甲状腺癌伴有粗大钙化。例如,一些甲状腺滤泡状癌可能出现粗大钙化。
2.钙化与肿瘤的关系
微钙化提示肿瘤细胞生长活跃,侵袭性较强。而粗大钙化可能与肿瘤的退行性变等有关。在有病史的患者中,若既往甲状腺结节出现钙化类型的变化,如从无钙化变为出现微钙化,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的发生。
四、血流情况
1.血流信号丰富程度
甲状腺癌结节内血流信号通常较丰富,可表现为周边环绕血流或内部穿支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到结节内的血流分布情况,甲状腺癌由于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血流信号相对丰富。
不同年龄患者的血流信号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可能与成人相似,但儿童的甲状腺血供特点可能需要结合其生长发育阶段来综合判断;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等)的患者,其甲状腺癌结节的血流信号可能受到全身血液循环状态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决定血流情况。
2.血流频谱特征
甲状腺癌结节内的血流频谱多为高速高阻型。收缩期峰值流速较高,阻力指数(RI)通常大于0.7。这是因为肿瘤血管的阻力较高,血流速度快但阻力大。在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时,通过测量血流频谱的阻力指数等指标,可以辅助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的患者,其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局部的血流频谱,但甲状腺癌本身的血流频谱特征相对较为特异。
总之,甲状腺癌在B超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通过综合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边界、回声、钙化及血流情况等,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但最终确诊还需要结合病理活检等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