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支气管肺炎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发,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及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诱因来预防。
一、病因
1.病原体感染
细菌: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例如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支气管肺炎较常见的致病菌,在儿童及成人中均可引发感染,其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人体受凉、疲劳等导致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易侵入呼吸道引发炎症。
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流感病毒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在冬春季节较为多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直接侵犯支气管和肺泡,引起炎症反应。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引起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相对较高,但成人也可感染,其感染后主要侵犯下呼吸道,引起支气管肺炎。
2.诱发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儿童时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但成人中如果存在基础疾病等情况,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影响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使肺部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例如长期吸烟者患支气管肺炎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很多。过度劳累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也是诱发支气管肺炎的常见因素之一,当人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时,身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
基础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人,更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发生支气管肺炎的风险较高,且病情往往相对较重,恢复较慢。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例如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常可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
咳嗽:咳嗽是支气管肺炎常见的症状,初期多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咳少量黏液痰,随着病情进展,可咳出黏液脓性痰或脓痰。
咳痰:痰液的性质和量会因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时,可咳出砖红色胶冻样痰;而一般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痰液可为黄色脓性痰。
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气促,严重者可出现发绀。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引起的。
2.体征
肺部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闻及肺部湿性啰音,若病变范围较大,可出现呼吸音减弱、支气管呼吸音等。例如在肺部炎症部位可听到细小的水泡音样的湿性啰音,是由于炎症导致肺泡内有渗出物,气体通过渗出物时产生的声音。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是诊断支气管肺炎常用的检查方法。胸部X线可显示肺部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可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等。例如早期可能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
胸部CT: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或需要更清晰了解肺部病变情况时,可进行胸部CT检查。胸部CT能更细致地显示肺部病灶,有助于鉴别诊断,比如能发现一些较小的病灶或与其他肺部疾病相鉴别。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例如细菌感染时,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往往超过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大于70%。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方法查找病原体。痰培养有助于明确致病菌,为选用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例如痰培养出肺炎链球菌,就可以针对性地选用对肺炎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根据不同的细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若是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如果是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感染可选用奥司他韦等,但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2.对症治疗
退热:对于发热患者,可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体温低于38.5℃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体温高于38.5℃且患者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和药物,成人使用退热药物时也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止咳祛痰: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咳嗽、咳痰症状。例如氨溴索等药物可以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氧疗:对于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
五、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坚持适量运动,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避免诱因
戒烟:吸烟的成人应尽量戒烟,减少烟草对呼吸道的刺激,降低支气管肺炎的发病风险。
避免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预防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遵循医嘱规范治疗,以降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