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灰指甲的原因包括真菌感染(致病真菌种类有皮肤癣菌等,感染途径有直接和间接接触)、自身因素(指甲损伤、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环境因素(温暖潮湿环境、公共卫生条件差);表现有指甲外观变化(颜色改变、形态改变如增厚、变形、表面粗糙)和甲周组织变化(甲周红肿、甲周皮肤脱屑);诊断包括临床表现观察、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甲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长灰指甲的原因
(一)真菌感染
1.致病真菌种类
引起灰指甲的真菌主要有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等。其中皮肤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具有嗜角蛋白的特性,会侵入指甲板、甲床等部位,利用指甲中的角蛋白作为营养来源进行生长繁殖。
例如,红色毛癣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如患有手足癣患者的病变部位、公共浴室的地面、拖鞋等)而传播到指甲部位,开始在指甲周围或甲下定植,进而逐渐侵犯指甲结构。
2.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感染:与患有皮肤癣菌感染的患者(如手足癣患者)密切接触,如握手、共用毛巾、拖鞋等,容易导致真菌传播到指甲部位引起感染。在家庭环境中,如果有成员患有手足癣,其他成员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就可能感染灰指甲。
间接接触感染:在公共场合,如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等,接触到被真菌污染的地面、毛巾、袜子等物品,也有感染灰指甲的风险。因为这些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如果不佳,真菌容易存活并传播。
(二)自身因素
1.指甲损伤
指甲受到外伤是诱发灰指甲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手指或脚趾受到挤压、碰撞、刺伤等,会使指甲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为真菌的侵入提供了门户。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出现指甲外伤,若不注意伤口护理,就可能增加灰指甲的发病风险;成年人从事一些需要频繁使用手部或脚部且容易导致指甲受伤的工作,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也更容易患上灰指甲。
另外,过度修剪指甲,尤其是将指甲剪得过短、过深,会损伤甲周组织和甲床,破坏指甲的正常防御屏障,使真菌更容易侵入。
2.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而患上灰指甲。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机体的免疫监视、免疫防御等功能下降,对真菌的抵抗力减弱,患灰指甲的概率比年轻人高。
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代谢紊乱,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真菌更容易在指甲部位定植和生长。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繁殖,而且其伤口愈合能力较差,一旦指甲感染真菌,病情往往更容易加重且难以控制。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由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机体的排异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灰指甲等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三)环境因素
1.温暖潮湿环境
指甲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人们的足部容易出汗,鞋子和袜子不透气,使得脚部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为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增加了患灰指甲的风险。
在一些工作环境中,如厨师、洗衣工等,手部经常接触水和潮湿的环境,也容易导致指甲感染真菌。厨师的手部长时间接触水和油污,洗衣工的手部长期浸泡在水中,这些都使指甲周围的皮肤和指甲处于潮湿状态,为真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2.公共卫生条件差
一些公共设施的卫生状况不佳,如公共浴室的地面清洁不彻底,游泳池的水未经过良好的消毒处理等,都可能存在大量的致病真菌。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人们的指甲接触到真菌的机会增加,从而容易引发灰指甲。例如,公共浴室的地面如果有残留的含有真菌的污水,当人们光着脚行走时,真菌就可能附着在指甲上并侵入。
二、长灰指甲的表现
(一)指甲外观变化
1.颜色改变
最常见的是指甲颜色变为灰白色、黄色、褐色等。灰白色的灰指甲较为典型,指甲板整体或部分呈现出失去正常指甲的淡粉色,变得苍白如霜。黄色的灰指甲则表现为指甲颜色发黄,可能是由于真菌代谢产物在指甲内积累导致。褐色的灰指甲相对较少见,指甲颜色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褐色,可能提示病情相对较为严重,真菌感染已经比较深入。
例如,早期的灰指甲可能先从指甲的边缘开始出现颜色改变,逐渐向指甲中央蔓延。
2.形态改变
增厚:指甲板会逐渐增厚,这是因为真菌在指甲内大量繁殖,刺激指甲角质细胞增生,导致指甲厚度增加。增厚的指甲可能会影响手指或脚趾的正常功能,如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或脚部的行走功能。儿童如果患有增厚型灰指甲,可能会因为指甲增厚而在行走时感到不适,影响步态。
变形:指甲的形状不再规则,可能出现弯曲、翘起、萎缩等情况。比如,指甲可能会向一侧弯曲,或者整个指甲变得凹凸不平,失去原有的平整状态。这种变形不仅影响指甲的外观,还可能进一步加重指甲的损伤,使真菌更容易在不规则的指甲结构中定植和繁殖。
表面粗糙:指甲表面不再光滑,变得粗糙、凹凸不平,有沟壑、凹陷等。这是由于真菌在指甲内生长破坏了指甲的正常结构,导致指甲表面的角质层不平整。
(二)甲周组织变化
1.甲周红肿
指甲周围的组织可能出现红肿现象,尤其是在病情较为严重时。甲周红肿是因为真菌感染引起了局部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甲周组织,导致组织充血、水肿。儿童如果出现甲周红肿,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的手指或脚趾周围皮肤发红、肿胀,孩子可能会因为疼痛而不愿意活动相关手指或脚趾。
甲周红肿还可能伴有疼痛、压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例如,患者在触摸或按压指甲周围时会感到明显的疼痛,这会干扰到正常的手部或脚部的使用,如写字、抓握物品、行走等。
2.甲周皮肤脱屑
指甲周围的皮肤会出现脱屑现象,这也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甲周皮肤的角质层受到真菌的刺激,代谢加快,出现脱屑。脱屑的皮肤可能会引起瘙痒感,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进一步加重皮肤的损伤和感染的扩散。儿童如果出现甲周皮肤脱屑且伴有瘙痒,可能会因为搔抓而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
三、长灰指甲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观察
医生首先会详细观察患者指甲的外观表现,包括指甲的颜色、形态、厚度、表面情况以及甲周组织的变化等。通过对这些临床表现的初步判断,初步怀疑是否为灰指甲。例如,发现患者指甲有明显的颜色改变、增厚、变形等情况,同时甲周有红肿、脱屑等表现,就高度提示可能患有灰指甲。
(二)真菌学检查
1.直接镜检
医生会刮取病甲的碎屑或甲下的角质物,放在载玻片上,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真菌菌丝或孢子。如果能观察到真菌菌丝或孢子,就可以确诊为真菌感染引起的灰指甲。这种检查方法简便快捷,但阳性率可能受到取材部位、病甲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影响。例如,如果取材时没有取到含有真菌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儿童进行直接镜检时,由于其配合度可能较差,医生需要更加小心地取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真菌培养
将刮取的病甲碎屑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真菌培养可以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对于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有重要意义。不同种类的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不同,通过真菌培养鉴定出具体的致病真菌后,医生可以选择更有效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不过,真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1-3周才能出结果。
(三)甲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直接镜检、真菌培养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甲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取部分病甲组织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甲组织的病理变化,如是否有真菌菌丝侵入指甲板、甲床的组织学改变等,从而明确是否为真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等情况。这种检查方法相对较为准确,但属于有创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一般在其他检查方法难以确诊时才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