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运动性鼻炎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
1.避免诱发因素
需先明确个人诱发因素,常见的有突然的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灰尘、强烈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日常要注意保暖,避免快速进出温差大的环境,远离油烟、香水等刺激源,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减少因外界刺激或身体状态变化引发鼻腔黏膜血管异常舒缩,从而降低鼻炎发作频率。
2.药物治疗
药物是控制症状的主要手段,需根据症状选择合适药物。抗组胺药可缓解鼻痒、打喷嚏等过敏样症状,常用的有氯雷他定等;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和水肿,改善鼻塞,如布地奈德等;减充血剂可短期缓解鼻塞,如伪麻黄碱等,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避免药物性鼻炎。
3.鼻腔冲洗
该方法属于物理辅助治疗,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借助冲洗器将液体送入鼻腔,轻柔冲洗鼻腔黏膜。此举能清除鼻腔内的灰尘、分泌物、刺激物等,减轻黏膜刺激,保持鼻腔湿润,缓解鼻塞、鼻痒等不适,还可促进鼻腔黏膜功能恢复,适合日常护理,尤其在鼻炎发作期可辅助药物提升治疗效果。
4.手术治疗
手术并非首选,仅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及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常用手术方式包括翼管神经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等,通过切断相关神经,减少鼻腔黏膜的异常反应,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术后出血、鼻腔干燥等,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术后还需做好护理,促进鼻腔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