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急性感染期,多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症状多样,常见发热(多为低热,持续数天至数周,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皮疹(约30%-50%感染者出现,形态多样,部位不定)、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处,以颈部、腋窝、腹股沟常见,直径超1cm,质地稍硬,无或轻度压痛)、咽痛(约半数左右患者出现,伴吞咽困难)、肌肉关节疼痛(累及全身,程度不一)、乏力(全身乏力,体力下降)、腹泻(约30%-50%患者出现,稀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部分伴腹痛),且这些症状非艾滋病特有,有高危暴露史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做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感染。
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会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发热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这是因为HIV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引发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发热相对更急骤些,而成年人发热相对较隐匿;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健康与否对发热持续时间可能有一定影响,健康生活方式者可能恢复相对快些;有基础病史者发热可能更易反复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皮疹:约有30%-50%的感染者会出现皮疹,皮疹形态多样,可为斑丘疹、荨麻疹、脓疱疹等,多发生在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这是由于HIV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黏膜受损出现皮疹。儿童皮疹可能因皮肤娇嫩表现可能更明显,护理上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成年人皮疹护理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生活方式中接触刺激性物质可能加重皮疹症状;有过敏病史者皮疹可能更严重。
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处淋巴结可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淋巴结肿大直径多在1cm以上,质地可稍硬,无压痛或有轻度压痛。这是因为HIV感染后刺激淋巴结内免疫细胞增生导致淋巴结肿大。儿童淋巴结肿大需密切观察大小变化等情况;成年人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相鉴别;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淋巴结肿大的恢复;有免疫系统疾病病史者淋巴结肿大可能更复杂。
咽痛:约有半数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咽痛症状,可伴有吞咽困难,这是由于HIV感染引发咽部的炎症反应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咽痛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有哭闹等表现;成年人咽痛需注意与普通感冒等引起的咽痛区分;生活方式中过度用嗓等可能加重咽痛;有咽喉部基础病史者咽痛可能更严重。
肌肉关节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疼痛可累及全身多个关节和肌肉,疼痛程度不一。这是因为HIV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累及肌肉和关节导致疼痛。儿童肌肉关节疼痛可能因不会准确表达而表现为活动受限等;成年人要注意排查是否有其他病因导致的疼痛;生活方式中运动量过大等可能加重疼痛;有风湿性疾病病史者肌肉关节疼痛可能更易被诱发或加重。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体力明显下降,做轻微活动就会感到疲惫不堪。这是因为HIV病毒在体内复制消耗能量,同时免疫系统的激活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乏力表现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等;成年人乏力会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生活方式中缺乏休息等会加重乏力;有慢性疾病病史者乏力可能更明显。
腹泻:约有30%-50%的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可为稀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一般无脓血便,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腹痛。这是由于HIV感染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儿童腹泻需注意预防脱水等情况;成年人腹泻要注意饮食调整;生活方式中饮食不洁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腹泻;有胃肠道基础病史者腹泻可能更严重且恢复慢。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艾滋病所特有,其他很多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如果有高危暴露史(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后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艾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