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型肺癌CT表现包括支气管改变(支气管狭窄与阻塞、支气管壁增厚)、肺门肿块(肿块形态、肿块与周围结构关系)、肺不张(肺不张形态、肺不张范围及对肺功能影响)、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大小与形态、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关系),不同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等人群在各表现上可能有差异,需进一步明确病理等情况。
支气管改变
支气管狭窄与阻塞:CT上可见支气管腔内结节或肿块导致支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完全阻塞。例如,支气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随着病情进展,阻塞远端可出现肺不张等改变。不同性别、年龄及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央型肺癌导致的支气管改变可能在发现时间上有差异,长期吸烟的人群由于烟草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更易引发中央型肺癌,发现时可能支气管阻塞等改变相对更明显。对于有长期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的人群,应警惕中央型肺癌导致的支气管改变。
支气管壁增厚:肿瘤向支气管壁浸润生长可导致支气管壁增厚,增厚的支气管壁可呈环状、不规则状等。在儿童中,中央型肺癌极为罕见,但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支气管壁增厚,也需要进一步排查其他罕见疾病;女性中央型肺癌患者在临床表现和CT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支气管壁增厚的基本影像学特征是相似的。
肺门肿块
肿块形态:肺门区可见肿块影,肿块可为分叶状、边缘毛糙,有短毛刺等表现。分叶状肿块是由于肿瘤生长速度不均衡,不同部位浸润程度不同所致;短毛刺则是肿瘤向周围肺组织浸润生长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的肺门肿块在具体形态上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肿瘤生长特性可能在CT上的表现与年轻人有别,但总体分叶、毛刺等特征是类似的。对于有肺门肿块的患者,无论性别、年龄,都需要进一步明确病理性质。
肿块与周围结构关系:肺门肿块可与肺门血管、气管等结构关系密切,可包绕血管、侵犯气管等。如果肿块包绕肺动脉,可能影响肺动脉的血流;侵犯气管可导致气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在特殊人群如孕妇中,发现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时,需要综合考虑胎儿安全等因素,在检查和后续处理上需更加谨慎。
肺不张
肺不张形态:阻塞远端的肺不张表现为肺组织体积缩小,密度增高。不同类型的肺不张在CT上有不同表现,如右肺上叶肺不张可呈“反S征”,即不张的肺叶体积缩小,其下缘呈凹面向下的“S”形,由不张的肺叶及肺门肿块共同形成。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肺不张的发生可能与基础肺部疾病等有关,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肺不张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对于肺不张的患者,无论何种情况,都需要明确导致肺不张的原因,以判断是否为中央型肺癌引起。
肺不张范围及对肺功能影响:肺不张范围可大可小,范围较大的肺不张会明显影响肺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发生中央型肺癌导致的肺不张,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肺功能,需要及时进行干预;老年患者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肺不张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会进一步加重其呼吸困难等症状。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大小与形态:CT上可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呈圆形、类圆形,部分可融合成团。淋巴结大小可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淋巴结提示可能为肿瘤转移所致。不同性别患者的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在病因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患者需警惕乳腺等部位肿瘤转移至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可能。对于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排查是否为中央型肺癌转移或其他肿瘤转移所致。
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关系:肿大的淋巴结可与周围血管、气管等结构粘连,侵犯周围组织。如果淋巴结侵犯上腔静脉,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在儿童中央型肺癌相关的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极为罕见,但如果出现也需要考虑其他罕见的淋巴系统疾病等;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压迫周围血管等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