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有三方面特点,一是P波消失代之以350-600次/分钟的f波;二是RR间期绝对不规则;三是大多数患者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但若有室内差异性传导等情况则可能异常,且各特点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不同表现。
一、P波消失
1.特点描述: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一的颤动波(f波),f波通常在V1导联最为明显,频率一般为350-600次/分钟。这是心房颤动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之一,由于心房失去了规律的收缩,代之以无序的颤动,从而产生了不规则的f波。
2.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的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上f波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但基本特征是相似的。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退变,可能会影响f波的显示清晰度,但总体的P波消失、代之以f波的特征仍然存在。
3.性别差异:性别对f波的心电图表现本身无明显影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表现均为P波消失、f波出现。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但对心电图上f波的特征并无直接改变,主要还是以P波消失、f波存在为特点。
5.病史影响:有心脏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的患者,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中f波的特征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类似,但可能会合并其他心电图改变,如ST-T改变等,这是由于基础疾病对心脏心肌等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所致。
二、RR间期绝对不规则
1.特点描述:由于心房激动经房室结下传心室的过程中,绝对不规则,导致心室律绝对不规则,RR间期差异较大。正常窦性心律时RR间期是相对规则的,而心房颤动时因为f波下传心室的绝对不规则性,使得心室搏动的间隔也完全无规律。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由于房室结功能可能有一定退变,RR间期不规则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房室结对心房激动的传导功能在老年时可能有所下降,导致RR间期的差异更为显著。
3.性别差异:性别不影响RR间期绝对不规则这一心电图特点的表现,无论男女心房颤动患者,RR间期都是绝对不规则的。
4.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心房颤动,但对RR间期绝对不规则的心电图特征无直接影响,主要还是由心房颤动本身心房激动传导的不规则性决定RR间期的不规则。
5.病史影响:有心力衰竭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RR间期不规则的表现可能会与无心力衰竭的患者有所不同,心力衰竭可能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的进一步紊乱,使得RR间期的不规则性更加复杂,但基本的绝对不规则特征依然存在。
三、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1.特点描述: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的QRS波群形态正常,这是因为心房激动经房室结下传心室,室内传导系统正常时,QRS波群形态无明显异常。但如果存在室内差异性传导、预激综合征等情况时,QRS波群可能会增宽、畸形。一般情况下,无室内传导异常等合并症时QRS波群形态正常。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患者如果存在室内传导系统的退变,可能更容易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等情况,从而导致QRS波群形态异常。例如老年人心肌细胞的老化可能影响室内传导,使QRS波群增宽、畸形的概率增加。
3.性别差异:性别对QRS波群形态是否正常本身无直接影响,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室内传导异常等情况,无论男女,在无室内传导异常时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4.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不会直接导致QRS波群形态异常,但如果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心房颤动合并室内传导异常时,可能会出现QRS波群形态的改变。
5.病史影响:有心肌病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更容易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等情况,从而使QRS波群形态发生改变,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广泛受损,室内传导可能受到影响,导致QRS波群增宽等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