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低烧有其特点,体温在37.3℃-38℃,多为午后低热,还伴有呼吸道及全身症状,需与其他原因低热鉴别,可通过痰液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相关检查辅助判断。
一、肺结核低烧的特点
(一)体温范围
肺结核引起的低烧一般是指体温在37.3℃-38℃之间。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相对稳定的低热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体温略有差异,儿童基础体温相对略高,婴儿体温波动在36℃-37.5℃,若婴儿体温在37.3℃-38℃且伴有其他肺结核相关表现,需警惕肺结核;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相对偏低,但若出现37.3℃-38℃的体温且有肺结核可疑症状,也应重视。
(二)发热时间规律
多为午后低热,也就是下午4点-8点左右体温开始逐渐升高,到傍晚时达到高峰,夜间睡眠后体温可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这种规律与人体的生物钟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的代谢活动有关。对于有夜间睡眠质量差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的人群,可能会干扰这种发热规律的判断,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有肺结核病史的人群,若再次出现午后低热,要高度怀疑病情复发。
二、伴随症状
(一)呼吸道症状
常伴有咳嗽、咳痰,咳嗽多为干咳或者咳少量白色黏痰,部分患者可出现痰中带血。咳嗽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人本身就有咳嗽咳痰基础,容易忽略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咳痰变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且性质改变时,需警惕肺结核。
(二)全身症状
还可伴有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乏力是因为结核感染消耗人体能量,盗汗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大量出汗,醒来后汗止,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是由于机体处于消耗状态。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劳累的人群,出现这些全身症状更要警惕肺结核;老年人体质弱,若出现乏力、盗汗等症状,结合低热情况,要排查肺结核。
三、与其他原因低热的鉴别
(一)与感染性低热鉴别
1.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引起的低热一般体温多在37.5℃左右,发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3-5天可自行缓解,除低热外,还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肺结核除低热外还有独特的呼吸道及全身症状,且病程相对较长。
2.细菌感染:如肾盂肾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低热,多有相应感染部位的特异性症状,如肾盂肾炎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可通过尿常规等检查进行鉴别,而肺结核有其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及肺部影像学特征。
(二)与非感染性低热鉴别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低热,多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通过自身抗体等检查可鉴别,肺结核有结核杆菌感染证据及肺部结核病灶特征。
2.肿瘤性低热:某些肿瘤引起的低热,多有肿瘤相关的局部表现及全身消耗表现,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鉴别,肺结核有其典型的结核病变特点。
四、相关检查辅助判断
(一)痰液检查
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若痰涂片或痰培养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对诊断肺结核有决定性意义。对于咳嗽咳痰的人群,留取痰液标本要规范,尽量留取清晨第一口痰,提高阳性检出率。
(二)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结核病灶,如肺部的浸润影、结节影、空洞影等。不同年龄人群胸部影像学表现略有差异,儿童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容易被忽略;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肺部基础疾病,影响对肺结核病灶的观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PPD试验阳性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强阳性提示可能有活动性结核。不过,该试验有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PPD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