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源于乳腺间叶组织异常增生,好发中年女性,多无症状,肿块活动度好、质地柔韧、生长缓慢,影像学检查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病理见成熟脂肪细胞、预后良好;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与多种因素相关,有乳房肿块等表现,肿块硬、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差,影像学有不规则影、血流信号丰富等,病理见癌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象多,治疗综合,预后与分期等相关,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治疗及预后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乳腺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源于乳腺间叶组织的异常增生,瘤体有完整包膜,呈分叶状,质地柔软,切面呈黄色,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清楚。好发于中年女性,多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一般生长缓慢,通常无明显症状。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基因(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激素水平(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异常)、生活方式(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等。癌细胞可侵犯周围组织,还能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转移至其他部位,病理类型多样,如浸润性导管癌等,常表现为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
二、临床表现差异
乳腺脂肪瘤:多数表现为乳腺内可触及的无痛性肿块,肿块活动度好,与皮肤无粘连,大小一般相对较局限,生长缓慢,数月甚至数年变化不大,触诊质地柔韧,呈分叶状。
乳腺癌:乳房肿块多为无痛性,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可逐渐增大。还可能出现乳头凹陷、乳头溢血、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若发生转移,还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骨转移时会有骨痛等。不同年龄阶段女性乳腺癌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女性乳腺癌恶性程度相对可能稍高,进展可能更快;老年女性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相对缓和,但也需重视。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乳腺脂肪瘤:乳腺超声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有包膜反射光带;乳腺X线摄影(钼靶)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低密度阴影,密度均匀,与周围乳腺组织形成明显对比。
乳腺癌:乳腺超声检查时,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多为低回声,回声不均匀,可有微小钙化灶,纵横比大于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肿块内血流信号较丰富;乳腺钼靶下可见不规则肿块影,边缘有毛刺,可有针尖样、泥沙样钙化等,这些钙化多为恶性特征性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因乳腺组织密度等因素有一定干扰,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致密,钼靶可能漏诊,需结合超声等检查;老年女性乳腺组织疏松,钼靶相对容易发现病变。
四、病理学检查区别
乳腺脂肪瘤:病理切片镜下可见成熟的脂肪细胞呈片状或结节状排列,有纤维组织间隔,细胞形态正常,无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
乳腺癌:病理切片镜下可见癌细胞呈不规则排列,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有明显异型性,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可找到癌细胞浸润周围组织的证据。不同年龄患者的乳腺癌病理类型分布可能有差异,年轻患者中某些特殊类型乳腺癌相对更易出现,如三阴性乳腺癌等,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其特点。
五、治疗方式及预后不同
乳腺脂肪瘤:一般若肿块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观察;若肿块较大影响美观或有压迫症状等,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很少复发。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可能因身体状况不同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手术需更充分评估心肺等功能;年轻患者更关注术后乳房外观影响,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对美观的影响。
乳腺癌:治疗方式综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术根据病情可选择保乳手术或乳房全切术等;化疗、放疗等根据病理类型、分期等决定。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分子分型等密切相关,早期乳腺癌经规范治疗预后较好,而中晚期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不同年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生育功能保护等问题,治疗中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