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中乳腺超声可初步评估病灶及淋巴结转移,钼靶利于筛查及观察局部,CT用于评估远处转移,MRI对原发病灶及转移评估敏感;实验室检查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可辅助判断转移;病理检查的淋巴结、骨、肝活检可明确是否转移,转移淋巴结、骨、肝有相应病理表现。
一、影像学检查
(一)乳腺超声
1.检查意义:可初步评估乳腺病灶情况,对于判断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通过超声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皮质厚度等,若淋巴结肿大、皮质增厚、髓质消失等,提示有转移可能。不同年龄人群中,年轻患者乳腺组织相对致密,超声检查可能受一定影响,但仍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对于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定期超声检查区域淋巴结变化很重要。
2.具体指标及意义:正常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值一般大于2,若比值小于2且皮质增厚等,需警惕转移。
(二)乳腺X线摄影(钼靶)
1.检查意义:主要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及评估局部乳腺情况,对于发现乳腺内的微钙化等有优势,也可观察腋窝等区域淋巴结情况。在不同年龄女性中,老年女性乳腺组织相对疏松,钼靶检查更易清晰显示。若发现乳腺内异常钙化,尤其是簇状微钙化,结合临床情况要考虑转移可能。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
1.检查意义:可用于评估乳腺癌有无远处转移,如肺部、骨骼等部位。对于怀疑有肺转移的患者,胸部CT能清晰显示肺部结节等情况;对于怀疑骨转移的患者,全身骨CT可发现早期的骨代谢异常病灶。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患者,肺部情况可能受自身因素影响,但CT检查仍可准确判断肺部转移情况;有乳腺癌病史且出现骨痛等症状的患者,骨CT是排查骨转移的重要手段。
(四)磁共振成像(MRI)
1.检查意义:对乳腺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较敏感,对于发现多中心、多灶性病灶有优势,也可用于监测治疗后情况及排查远处转移。在年轻乳腺癌患者中,由于乳腺组织特点,MRI可能更具优势;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转移但其他检查不够明确的情况,MRI可进一步提供信息。
二、实验室检查
(一)肿瘤标志物检查
1.癌胚抗原(CEA):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升高时,需警惕转移可能,尤其是肝转移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中,老年人基础健康状况不同,CEA水平可能受其他慢性疾病影响,但仍可作为辅助判断指标;有乳腺癌病史且CEA进行性升高的患者,要高度怀疑转移。
2.糖类抗原15-3(CA15-3):是乳腺癌相关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转移时,尤其是骨、肝、肺等转移时,CA15-3水平常升高。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饮酒患者,肝功能可能受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CA15-3升高的意义;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定期监测CA15-3水平变化,若持续升高要考虑转移。
三、病理检查
(一)淋巴结活检
1.检查意义:通过对可疑转移的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明确有无癌细胞转移。对于腋窝等区域触及肿大淋巴结的患者,淋巴结活检是确诊转移的金标准。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淋巴结活检需谨慎,要充分评估风险,而成年患者可根据病情进行相应活检;有乳腺癌病史且发现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及时进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是否转移至关重要。
2.病理表现:转移淋巴结中可见癌细胞浸润,细胞形态、排列等符合癌细胞特征。
(二)骨活检
1.检查意义:当怀疑乳腺癌骨转移时,骨活检可明确是否有癌细胞转移。对于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的乳腺癌患者,骨活检能确定是否为肿瘤转移所致。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骨代谢情况不同,骨活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有乳腺癌病史且骨扫描等提示骨异常的患者,骨活检是明确骨转移的重要方法。
(三)肝活检
1.检查意义:若怀疑乳腺癌肝转移,肝活检可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有无癌细胞转移。对于乳腺癌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区不适等情况,肝活检能准确判断是否为肿瘤转移引起。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肝炎病史患者肝脏基础不同,肝活检要综合评估;有乳腺癌病史且影像学提示肝占位的患者,肝活检是确诊肝转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