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有不同症状表现,无症状携带状态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具传染性;急性乙肝感染有黄疸相关表现(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皮肤瘙痒)、全身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低热);慢性乙肝感染有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腹胀、右上腹隐痛不适)、全身表现(乏力、体力不支、精神萎靡等)、少数有肝外表现(关节炎、皮疹、血管炎等)。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儿童无症状携带比例高、急性感染症状不典型且易慢性化致生长发育受影响;老年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且易与基础疾病症状混淆;女性不同生理阶段症状有差异但主要取决于病情活动程度;有基础病史患者中,有其他肝脏基础病者症状更明显、肝脏损害进展快,有免疫缺陷病史者病情进展迅速、症状凶险。
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处于无症状携带状态,这类人群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一般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检查时发现感染乙肝病毒。此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病毒没有大量复制破坏肝细胞,所以没有相关临床症状表现,但仍具有传染性。
急性乙肝感染症状
黄疸相关表现:
部分急性乙肝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与排泄。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黄疸表现。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尿色加深,如浓茶色,这是由于胆红素经尿液排出增加所致。
还可能有皮肤瘙痒的症状,与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
全身症状: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能力下降,能量产生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呕吐,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与消化。部分患者会有低热表现,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慢性乙肝感染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长期存在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对油腻食物更敏感,容易出现腹胀,这是因为肝脏炎症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等。部分患者还会有右上腹隐痛或不适,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与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受牵拉等因素有关。
全身表现:慢性乙肝患者可能有乏力、体力不支的情况持续存在,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部分患者会有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表现,长期患病可能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肝外表现:少数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出现一些肝外表现,如关节炎,多为游走性,主要累及大关节;皮疹,可能为红斑、丘疹等多种形态;血管炎等,但这些肝外表现相对较少见。
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症状特点
儿童患者
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无症状携带的比例相对较高。如果是急性感染,儿童可能出现的黄疸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全身症状相对不太明显,但也可能有食欲差、精神稍差等情况。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乙肝病毒后向慢性化发展的概率较高,慢性感染后可能逐渐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等情况,因为肝脏功能长期受影响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与吸收等。
老年患者
老年乙肝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肝脏的代偿能力下降等,可能全身症状如乏力等更为明显,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不突出,黄疸等表现也可能不典型。而且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乙肝相关症状可能与其他基础疾病的症状相互混淆,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女性患者
女性乙肝患者在不同生理阶段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孕期女性,由于孕期身体负担加重,肝脏的代谢等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乙肝病情可能会有变化,症状可能相对更为复杂。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症状可能也会有一定波动,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乙肝症状因性别有显著特异性变化,主要还是取决于乙肝病情的活动程度等因素。
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本身有其他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同时患有脂肪肝等,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病毒可能会加重肝脏的损伤,症状可能更明显,如乏力、黄疸等症状可能更严重,肝脏功能损害可能进展更快。而对于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乙肝病毒更容易大量复制,病情可能进展迅速,出现重型肝炎等严重情况的风险更高,症状也会更为凶险,如迅速出现深度黄疸、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