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有局部症状(红肿热痛、肿块)和全身症状(发热、寒战),预防方法包括正确哺乳(按需哺乳、保持正确姿势)、注意乳房清洁(保持乳头清洁、避免乳头损伤)、合理饮食与休息(饮食均衡、充足休息)、及时处理乳汁淤积(按摩乳房、使用吸奶器)。
一、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患病乳房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的表现。红肿区域边界可能不太清晰,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时能感觉到疼痛,尤其是在哺乳或按压乳房时疼痛会加剧。例如,初产妇可能在产后1-2个月内更容易出现这种局部炎症表现,由于乳汁淤积等原因,乳腺组织受到炎症刺激,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
肿块:可触及乳房内有肿块,肿块的大小和硬度因病情轻重而异。如果是炎症初期,肿块可能较软,随着病情发展,肿块可能变得较硬。这是因为炎症导致乳腺组织充血、水肿,形成炎性肿块。
2.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到38℃-39℃甚至更高。这是身体对炎症的全身性反应,由于细菌感染等因素,体内的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发热。一般在炎症较为严重时出现全身发热,如乳腺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时,容易出现全身发热的情况。
寒战:部分患者在发热的同时可能伴有寒战,这是因为细菌毒素等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的强烈反应。例如,当乳腺炎的病原菌大量繁殖,毒素进入血液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寒战等症状。
二、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方法
1.正确哺乳
按需哺乳: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哺乳,一般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之后按照婴儿的需求进行哺乳,通常每2-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哺乳时间单侧15-20分钟左右。按需哺乳可以保证乳汁的充分排空,避免乳汁淤积。例如,婴儿频繁吸吮乳房,能有效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并且将乳腺内的乳汁排出,减少乳汁在乳腺内积聚的机会,从而降低乳腺炎的发生风险。
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要让婴儿含住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这样可以避免乳头皲裂。正确的哺乳姿势包括摇篮式、环抱式等。以摇篮式为例,母亲用手臂托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让婴儿的身体贴近母亲,嘴巴含住乳头和乳晕进行吸吮。正确的哺乳姿势能确保婴儿有效地吸吮乳汁,同时保护乳头,防止乳头受伤引发感染。
2.注意乳房清洁
保持乳头清洁:哺乳期要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以免损伤乳头皮肤。例如,每天用干净的温水擦拭乳头,清除乳头表面的污垢和分泌物,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尤其是在哺乳前后,更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哺乳前用温水擦拭乳头,哺乳后可以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表面,因为乳汁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保护乳头皮肤。
避免乳头损伤:要注意避免乳头受到外伤,如避免婴儿咬伤乳头、避免过度摩擦乳头等。如果乳头出现皲裂等损伤,要及时处理。可以使用乳头保护霜等进行护理,促进乳头损伤的修复,防止细菌通过损伤的乳头进入乳腺引起感染。
3.合理饮食与休息
合理饮食:哺乳期母亲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乳汁质量,间接增加乳腺炎的发生风险。例如,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同时也可能导致母亲自身身体状况改变,容易引发乳腺炎症。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哺乳期母亲需要照顾婴儿,可能会休息不足,所以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在婴儿休息时也休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降低乳腺炎的发生几率。
4.及时处理乳汁淤积
按摩乳房:在哺乳前可以轻轻按摩乳房,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按摩,促进乳汁排出。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乳腺组织。例如,每次哺乳前用热毛巾热敷乳房后再进行按摩,能更好地促进乳汁流动。
使用吸奶器:如果婴儿不能将乳汁完全吸空,可以使用吸奶器将多余的乳汁吸出。但使用吸奶器时要注意正确操作,选择合适的吸奶器型号,避免过度吸允导致乳头损伤。例如,当母亲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哺乳时,使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保持乳腺管通畅,防止乳汁淤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