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瘤是乳房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活动度好,多数无症状,检查多为边界清晰等表现,治疗视情况定期观察或手术切除;乳腺癌是乳腺恶性肿瘤,具侵袭转移特性,有乳房肿块、皮肤改变等症状,检查有边界不规则等表现,治疗综合分期、分型等多因素,早期可手术联合综合治疗,中晚期多综合治疗,不同人群表现、检查及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性质
乳腺瘤:是乳房部位的良性肿瘤,是由乳腺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物,一般生长较为缓慢,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相对局限,通常不会发生远处转移。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特性,可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进而影响多个脏器功能,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二、临床表现差异
乳腺瘤
症状表现:多数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自我检查时发现乳房内有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活动度良好,通常不会伴有乳房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情况,除非肿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可能会有轻微胀痛等不适,但一般症状较轻且稳定。
不同人群特点:对于年轻女性,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乳腺瘤类型,多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等因素相关;而中老年女性出现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乳腺瘤,可能与乳腺导管的增生等情况有关,一般症状相对不突出,需通过检查来明确。
乳腺癌
症状表现:乳房肿块常表现为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乳头溢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乳腺癌患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乳腺癌患者肿瘤生长速度可能相对较快,而中老年患者可能症状出现相对隐匿但病情进展可能也不容小觑。例如,一些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可能乳房肿块发现时往往已不是早期表现。
三、检查手段及结果差异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
乳腺瘤: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包膜完整,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等。例如乳腺纤维腺瘤在超声下典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包膜光滑,内部回声均匀。
乳腺癌:超声下常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形态不规整的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微小钙化,后方回声可衰减,纵横比大于1等表现。
乳腺X线摄影(钼靶):
乳腺瘤:良性肿瘤在钼靶下一般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部分良性肿瘤可能可见钙化呈圆形、椭圆形等较粗大的钙化。
乳腺癌:乳腺癌在钼靶下常可见边界不清的肿块影,形态多不规则,可伴有细小多形性钙化等,有时可见毛刺征等表现。
磁共振成像(MRI):
乳腺瘤:MRI检查时,乳腺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强化均匀或相对均匀,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流出型或平台型等相对良性的表现。
乳腺癌:乳腺癌在MRI上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肿块,强化多不均匀,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流入型等恶性倾向的表现。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区分乳腺瘤和乳腺癌的金标准。
乳腺瘤: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与正常乳腺组织界限清楚,排列规律,无异型性或异型性不明显,无侵袭性生长的表现。
乳腺癌: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常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排列紊乱,可出现侵袭性生长,如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不同
乳腺瘤:如果乳腺瘤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观察随访,密切关注肿块的变化情况;如果乳腺瘤有增大趋势或患者有去除肿块的意愿等,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预后一般较好,切除后通常很少复发。不同人群的乳腺瘤治疗需综合考虑,例如年轻女性的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时会尽量考虑美观等因素,而中老年患者的乳腺瘤也要根据具体病理类型等决定手术方式等。
乳腺癌:治疗方案较为复杂,需根据肿瘤的分期、分子分型等多因素来制定。一般早期乳腺癌可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可能根据情况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可能以综合治疗为主,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同时要注重生活质量的维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