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发病部位主要在腮腺,病因有感染性、免疫性等,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诊断结合症状、检查等,治疗分对症支持等;牙龈肿痛发病部位是牙龈,病因包括菌斑牙石等,临床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等,诊断靠口腔检查等,治疗需去除刺激因素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患相关疾病时各有注意事项。
牙龈肿痛:发病部位是牙龈,牙龈围绕着牙齿根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牙龈肿痛,一般与口腔卫生状况、局部刺激等因素相关,比如长期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堆积刺激牙龈就可能引发牙龈肿痛。
病因
腮腺炎:
感染性: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感染也可导致,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腮腺炎,常见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免疫性:如自身免疫性腮腺炎,常见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腮腺组织引发炎症。
牙龈肿痛:
菌斑、牙石:口腔内堆积的菌斑、牙石是引起牙龈肿痛的常见原因,菌斑是不断沉积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群落,牙石是菌斑钙化形成的硬物,长期刺激牙龈导致炎症。
食物嵌塞:进食时食物嵌入牙齿缝隙,若未及时清理,会引起牙龈乳头的炎症,导致牙龈肿痛。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刺激牙龈,也会引发牙龈肿痛。
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导致牙龈肿痛,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内环境改变,易发生牙龈炎症肿痛。
临床表现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通常先有一侧腮腺肿大,然后另一侧也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疼痛和触痛,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病程一般1-2周。
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发病,腮腺区红、肿、热、痛明显,挤压腮腺时有脓液从导管口流出,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有高热、寒战等表现。
牙龈肿痛:
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碰时易出血,牙龈局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为胀痛、跳痛等,严重时可影响进食,一般无全身发热等明显症状,除非是由严重感染扩散引起的全身反应。
诊断方法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根据典型的腮腺肿大部位、双侧先后发病的特点,结合流行病学史(如接触过腮腺炎患者),一般可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中腮腺炎病毒抗体升高,唾液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化脓性腮腺炎:通过查体发现腮腺区的红肿热痛表现,挤压腮腺有脓液流出,结合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辅助诊断。
牙龈肿痛:
通过口腔检查,观察牙龈的外观,如是否红肿、有无出血点等,检查牙齿及口腔内其他情况,如是否有牙石、龋齿、不良修复体等,一般即可初步诊断牙龈肿痛的原因,必要时可能会结合血常规等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牙龈肿痛。
治疗原则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需隔离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发热者可给予退热治疗,如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早期可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保持腮腺导管通畅,可通过按摩腮腺等方法促进脓液排出,若形成脓肿则需进行切开引流术。
牙龈肿痛:
首先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通过洗牙去除牙石,清除食物嵌塞等。局部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龈沟,然后涂布碘甘油等药物。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龈肿痛,需要同时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腮腺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体温及腮腺肿胀情况,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儿童牙龈肿痛多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如每天早晚刷牙等,但儿童刷牙时需家长协助,避免牙膏吞咽过多。
老年人:老年人患腮腺炎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同时要关注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对腮腺炎病情的影响。老年人牙龈肿痛可能与牙齿松动、根面暴露等有关,要注意口腔清洁的温和性,可选择软毛牙刷刷牙,必要时就医检查牙齿状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腮腺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妊娠期女性牙龈肿痛时,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易加重牙龈炎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口腔护理,避免自行服用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