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人的麻醉

来源:民福康

心律失常病人麻醉需先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术前评估,局部麻醉相对安全,全身麻醉中不同静脉和吸入麻醉药对心血管有不同影响,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麻醉管理不同,麻醉中要常规监测、管理血流动力学和处理心律失常,儿童和老年心律失常病人有各自麻醉特点,需充分术前评估、精心选药、密切监测及个体化管理以确保麻醉安全和手术顺利。

体格检查:包括心率、心律、血压等,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初步判断心律失常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辅助检查:心电图是重要检查,可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动态心电图可评估较长时间内心律失常情况;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判断心功能状态及心律失常病因有重要意义。

麻醉药物选择与影响

局部麻醉:对于部分心律失常病情稳定的患者,局部麻醉相对安全,但仍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局部麻醉药物一般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但需注意药物过敏等情况。

全身麻醉

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需谨慎使用,尤其是本身心功能较差或心律失常较明显者;依托咪酯对心血管影响相对较小,可用于部分患者,但也可能引起心率变化等;氯胺酮可增加心率、升高血压,对于存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或高血压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吸入麻醉药:异氟烷、七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对心血管系统有不同程度抑制,可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其抑制程度与浓度相关,使用时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浓度,对于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慎用。

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的麻醉管理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需积极寻找诱因并处理,如疼痛、焦虑、发热等。麻醉中可根据情况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心率,但需注意药物对心功能的影响。对于由基础疾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管理。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过慢时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麻醉前可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若心率严重过缓,可考虑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麻醉中使用对心脏抑制的药物需谨慎,必要时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提高心率,但阿托品可能导致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需注意。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偶发房性早搏一般对麻醉影响较小,但频发房性早搏需评估其对心功能的影响。麻醉中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早搏,但要注意药物的心脏抑制作用。

心房颤动:需评估患者心室率控制情况及血栓栓塞风险。对于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需在术前评估并考虑抗凝等处理。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要注意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心室率过快,可根据情况使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多方面影响。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一般影响不大,但频发室性早搏或存在室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需重视。麻醉中要避免使用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氟烷等。对于有潜在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可准备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使用需谨慎。

室性心动过速: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麻醉风险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心电图,一旦发生室性心动过速需及时处理,可使用胺碘酮等药物复律,但要注意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麻醉中的监测与管理

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流动力学管理: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是关键,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对于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的患者,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的处理:一旦发生心律失常,首先要明确类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为良性心律失常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先观察并寻找诱因;如为恶性心律失常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电复律等(需由专业人员操作)。

特殊人群心律失常病人的麻醉特点

儿童心律失常病人:儿童心律失常病因多样,如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心律失常等。麻醉时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心血管影响小的麻醉药物和方法。要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心输出量相对依赖心率等,麻醉中监测要更细致,及时调整麻醉管理方案,避免因麻醉药物或操作导致心律失常加重或心功能损害。

老年心律失常病人: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功能储备差。麻醉前评估要全面,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要轻柔,避免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密切关注心律失常变化及心功能状态,根据情况调整麻醉用药和治疗措施。

总之,心律失常病人的麻醉需要充分术前评估,精心选择麻醉药物和方法,麻醉中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进行个体化麻醉管理,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麻醉
麻醉一词源于希腊文narkosis,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由于其发生机制不同,所以抗性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也有所不同。目前有5大类抗心律失常药比较常用,第一类是奎尼丁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房颤、反扑、复律。因为此药的副作用比较多,目前已经很少用了。另一种是利多卡因,它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仅在室性心律失常,如心梗或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膀胱镜需要麻醉吗?
张耀光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对疼痛比较敏感者做膀胱镜检查是需要麻醉的。因为膀胱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尿道不适、尿道疼痛等,为了方便医生对膀胱以及尿道进行检查和治疗,会在检查时对局部组织进行麻醉。如果自身可以耐受疼痛,也可以选择不麻醉。但是在做膀胱镜检查中需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做完膀胱镜
窦性心律失常原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窦性心率失常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就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浓茶、咖啡等引起,病理性如发热、甲亢、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另外,本身窦房结的病变引起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也会引起窦性心律失常。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有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大约有30%~40%发生心房颤动,左心房压力增高和容量负荷的变化以及风湿性炎症引起的左心房壁纤维化,改变了左心房的电生理特性,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病理基础。急性发生的心房颤动,可能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并且诱发心理衰竭,二尖
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电活动异常,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心肌的机械运动,从而导致心脏的泵血异常。正常心电活动是在0期初级,需要钠通道快速内流。1期快速复级初期,钾通道快速外流。二期平台期钾离子外流的同时有钙离子Na+的内流达到平衡。三期是快速复极末期,钾离子外流,钙通道失活。四期要叫舒张期。利多卡因是一类钠
什么是心律失常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最多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异常,叫心律失常。多见的病因包括各种器质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或内分泌系统紊乱、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等,也可以见于健康者。在临床中将心律失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而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又分为窦性心
心律失常可以跑步运动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不是可以跑步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是不是影响了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病情是不是稳定。如果病情相对稳定,而且不是一些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心律失常,那这个病人是可以正常运动的,而且适当的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反而会预防心律失常再次出现。如果病人目前是频发的房早或者室早,存在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就不建议患
心脏造影术需要麻醉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造影术是不需要麻醉的。因为心脏造影术主要是经过注入造影剂使心脏血管显影的技术。心脏造影主要是针对有冠心病或者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手术前先做全血检查和尿液等方面的检查,排除自身的一些疾病。手术过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不会涉及到内脏或者血液等方面,因此不用麻醉就能进行。等到病情确定以后,病人就能
阵发性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阵发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包括多种类型的心动过速,和由于患者心跳突然急剧加快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阵发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律绝对规则,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突发突止,这种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阵发性发作,会让患者突然感觉到一些病症,而且这些病症也会突然消失。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发作时常会有心悸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表现出心脏骤停。室颤往往发生在心源性猝死之前,往往由原发病造成,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不及时除颤,将有生命危险。其它风险性高的心律失常还有房颤,房颤,容易表现出栓子脱落的并发症,一旦表现出容易引发脑梗,心梗,下肢动脉鼻塞等疾病,同样可以危及生命。
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
朱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就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人在一生当中,每人都可能会出现早搏,当扪其脉搏出现不自主的突然停跳或者加快一次跳动,这就是早搏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普通心电图检查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无论是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都有可能会导致心律不齐的发作。在
心律失常能治好吗
徐新娜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否能治好,需要根据病因来判断。比如病人病因是心肌缺血,如果将缺血改善,心律失常很有可能逐渐恢复,甚至完全治愈。如果有电解质紊乱,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心律失常也是可以根治性治疗。如果是先天性心律失常,可以使用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治愈率达到90%以上,在内科疾病里少有能够治愈疾病。当然,也有些心律失常可能没办法完全根治,比如心肌病
什么是心律失常
陈策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甲
正常人心跳都是由窦房结引起,即心跳司令部,所以每一块心肌都具有自律性,当窦房结功能出现一些问题或者其他部位心肌出现自律性增加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比如偶发房性期前收缩,也叫房早或者偶发室性期前收缩,这种也叫室早。可能是由于患者工作压力大、喝浓茶、咖啡、情绪激动或者着凉、感冒等因素所致。同时还有一些相应影响,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分为房性、室性。通常心律失常治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心脏的传导异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通过起搏器来治疗的,属于慢性心律失常。如果要是快速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快速性的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来治疗。还有一些比较轻的,比如说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性早搏。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
全身麻醉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汤大纬 副主任医师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也就是误吸导致患者出现肺部严重感染。同时,在麻醉过程当中,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甚至出现休克、心律失常、死亡等等情况。此外,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或者是过敏反应。
剖宫产麻醉会对胎儿有影响吗?
张进朝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剖宫产麻醉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胎儿有影响。这种麻醉选择是一种局部麻醉,主要是进行连续硬膜外进行麻醉。药物一般来讲,很少进入孕妇的血液循环。这种药物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安全,对对胎儿孕妇影响都不大,特别是对小孩子的智力发育没有影响可以放心。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