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子宫胎盘缺血、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营养因素及其他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使孕妇易出现血压异常;多胎妊娠、初产妇、胎盘异常等致子宫胎盘缺血;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钙、镁缺乏及脂肪代谢异常等为营养因素影响;年轻、高龄、肥胖及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等其他因素也会增加妊娠高血压风险。
一、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孕妇的母亲或姐妹等亲属中有妊娠高血压病史,那么该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等多方面,使得孕妇在孕期更容易出现血压异常的情况。例如,相关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相关联,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血管收缩、内皮细胞功能等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
二、子宫胎盘缺血
1.多胎妊娠:当孕妇怀有多胞胎时,子宫需要为多个胎儿提供营养和氧气等,相对而言子宫胎盘的供血量可能会出现不足的情况,从而容易引发妊娠高血压。因为多个胎儿的生长发育会竞争子宫内的资源,导致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促使血压升高。
2.初产妇:初产妇的子宫胎盘发育相对不够成熟,在孕期随着胎儿的不断生长,子宫胎盘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初产妇的子宫肌层等组织对胎盘的适应能力可能不如经产妇,使得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容易出现问题,这也是初产妇妊娠高血压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个因素。
3.胎盘早剥等胎盘异常情况:如果孕妇发生胎盘早剥,胎盘的正常血液循环受到破坏,会导致子宫胎盘缺血。另外,如胎盘过小等胎盘异常情况,也会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
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1.氧化应激:孕期孕妇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会增强,过多的氧自由基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例如,孕妇在孕期如果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会导致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应激增强,进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血管的正常调节功能,使得血压容易升高。
2.炎症反应:孕期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会激活,炎症因子等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比如一些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等改变,从而影响血管的张力调节,引发妊娠高血压。常见的如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在妊娠高血压孕妇体内的水平往往会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营养因素
1.缺乏某些营养素
钙:孕妇如果钙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研究显示,钙缺乏会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升高,使得血管容易收缩,进而引起血压升高。正常情况下,钙对维持血管的稳定性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孕妇钙摄入不足时这种保护作用减弱,增加了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镁:镁离子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能够抑制血管的收缩。当孕妇体内镁缺乏时,这种舒张血管的作用减弱,血管容易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例如,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妊娠高血压孕妇体内的镁水平往往低于正常孕妇,提示镁缺乏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
2.脂肪代谢异常:孕期如果孕妇出现脂肪代谢异常,如血脂升高,过多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等部位,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功能,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高脂血症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影响血管的正常调节机制,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几率。
五、其他因素
1.年龄
年轻孕妇(<18岁):年轻孕妇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可能还不够成熟,尤其是血管等系统,在孕期承受胎儿生长发育带来的负担时,更容易出现功能紊乱,从而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高龄孕妇(≥35岁):高龄孕妇的身体机能开始逐渐衰退,血管弹性下降等情况相对常见。而且高龄孕妇发生一些基础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几率增加,这些因素都使得高龄孕妇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
2.肥胖:孕前肥胖或者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的孕妇,体内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血管的外周阻力,同时肥胖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等情况,进一步影响机体的代谢和血管功能,从而容易引发妊娠高血压。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28kg/m2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孕妇。
3.既往病史
高血压病史:如果孕妇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等病史,那么在孕期血压更容易出现波动,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因为本身就存在血压调节的异常,孕期的生理变化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异常情况。
糖尿病病史:患有糖尿病的孕妇,体内的代谢紊乱较为明显,高血糖等情况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同时糖尿病还可能导致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异常,这些都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