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各有不同生理和病理病因)、房性心律失常(如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病因涉及健康人诱因及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等)、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有不同病因情况)、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等,各有相应病因,包括器质性心脏病、诱因、遗传性疾病等情况)。
一、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
1.生理因素
可发生于健康人,如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在儿童中,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这是因为机体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心脏通过加快心率来满足需求。
某些病理状态下也可引起,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时。对于儿童患者,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是常见诱因,例如肺炎、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导致体温升高,进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二)窦性心动过缓
1.生理因素
多见于运动员、睡眠状态等。运动员由于长期的体育锻炼,心脏功能较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较慢;睡眠时人体代谢率降低,心脏不需要过快的心率来维持机体功能,所以也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病理因素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阻塞性黄疸以及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时。在儿童中,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例如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
(三)窦性停搏
1.病因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如颈动脉窦过敏;药物中毒,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中毒;窦房结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引起窦房结缺血、炎症、纤维化等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也可导致窦性停搏。对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窦房结供血不足是常见原因,而儿童患者可能因先天性窦房结发育异常等原因出现窦性停搏。
二、房性心律失常
(一)房性期前收缩
1.病因
健康人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因素有关。在儿童中,学习压力大、熬夜等生活方式改变也可能诱发房性期前收缩。
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可引起房性期前收缩。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导致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
(二)心房颤动
1.病因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在老年人中,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引起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而在儿童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心房颤动。另外,心房颤动也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特发性心房颤动)。
三、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一)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病因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也可见于健康人,与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喝浓茶等因素有关。儿童如果存在心脏传导系统的轻微异常或在疲劳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病因
最常见的是由房室结双径路或房室旁路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可呈反复发作。但也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在儿童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等情况可能导致房室传导异常,从而引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室性心律失常
(一)室性期前收缩
1.病因
健康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常见诱因包括吸烟、饮酒、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在儿童中,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室性期前收缩,部分儿童可能因心脏结构的轻微异常但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表现而出现室性期前收缩。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常可引起室性期前收缩。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心脏结构的异常会增加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风险。此外,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也可导致室性期前收缩。
(二)室性心动过速
1.病因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炎;心瓣膜病等。在儿童中,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病因,这些遗传性疾病与基因异常有关,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另外,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也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例如过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三)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1.病因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是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时易发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也可见于心肌病、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严重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药物中毒(如奎尼丁、胺碘酮等药物过量或过敏反应)、触电、雷击等情况。在儿童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急性发作等情况都可能引发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病情十分危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