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手术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心脏移植,CRT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衰患者,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心衰患者;术前需进行一般检查和风险评估,一般检查包括心功能、身体一般状况、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评估,风险评估要分层且考虑特殊人群差异;术后要进行一般护理和药物管理,一般护理包括心脏功能监测、感染预防、年龄相关护理差异和生活方式逐步调整,药物管理中心脏移植患者需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还有其他根据情况的药物。整个心衰手术过程需综合考虑患者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安全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适用情况: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衰患者,这类患者通常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等情况,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增宽(一般大于120毫秒)。通过植入双心室起搏器,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均可考虑,但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心肺功能储备等。儿童心衰患者进行CRT需谨慎,因为儿童心脏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有差异,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与获益比。
生活方式影响:患者术前需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等。术后也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适当运动(根据心功能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合理饮食等,以配合手术效果的维持。
病史考虑: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评估手术可行性,若基础疾病未得到良好控制,手术风险会增加。
心脏移植
适用情况:终末期心衰患者,经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心脏移植。一般是心脏射血分数极低(如小于35%),且伴有严重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患者。
年龄因素:儿童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有一定的年龄范围限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心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一般体重达到一定标准且心功能处于终末期的儿童可考虑。成人心脏移植也有年龄上限的参考,但主要依据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心肺功能等。
生活方式影响:术前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生活指导,如绝对卧床休息等,以减少心脏负担。术后需严格控制生活方式,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等,因为移植后的心脏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较高。
病史考虑:患者需没有严重的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合并疾病,若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会增加心脏移植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手术前的评估
一般检查
心功能评估: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LVEF是评估心衰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LVEF大于50%,心衰患者LVEF通常降低。还会检查心室壁运动情况等。
身体一般状况评估: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肝肾功能是否能够耐受手术等。例如,若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恢复。
年龄相关评估:对于儿童患者,要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与心脏大小、功能的匹配度;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器官功能的衰退情况,如肺功能是否能够耐受手术过程中的呼吸管理等。
生活方式相关评估:详细了解患者术前的运动情况、饮食情况等,以制定术后的生活方式调整方案。比如,若患者术前几乎不运动,术后需逐步引导其进行适当运动。
病史相关深入评估: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要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对于有心肌病病史的患者,要了解心肌病的类型(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及其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估
手术风险分层:采用专业的风险评估模型,如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等,评估患者进行心衰手术的围手术期风险。包括手术相关的心脏风险、全身并发症风险等。
特殊人群风险差异:儿童患者心脏移植的风险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管理更为复杂,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患者则面临更多器官功能衰退导致的并发症风险,如肺部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
手术后的管理
一般护理
心脏功能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持续监测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例如,通过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
感染预防:对于心脏移植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要严格预防感染。保持病房清洁,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对于非移植手术的心衰患者,也要注意手术切口的护理,预防切口感染等。
年龄相关护理差异:儿童患者术后护理要更加注重生长发育相关的监测,如身高、体重的增长情况,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儿童术后可能会有心理应激反应。老年患者术后护理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因为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
生活方式逐步调整:术后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步引导生活方式调整。非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早期可能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从床边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适量的有氧运动等。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量严格受限,随着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管理(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抗排异药物(心脏移植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如他克莫司等,这类药物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服用,以防止移植心脏发生排异反应,但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监测,如肾功能损害等。
其他药物: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术后恢复情况,可能需要继续服用一些改善心功能的药物等,如利尿剂等,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总之,心衰手术的实施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从术前评估、手术类型选择到术后管理都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