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良性乳腺疾病,与内分泌紊乱相关,有周期性乳房疼痛、肿块等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有相应特点,治疗主要是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乳腺癌是恶性肿瘤,多有无痛性肿块、乳房皮肤及乳头乳晕改变等,影像学及病理可发现癌细胞,治疗包括手术及综合治疗,两者在定义性质、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
一、疾病定义与性质
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是乳腺主质和间质增生及复旧不全,引起乳腺正常结构紊乱。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尤其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女性,育龄期女性多见。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少见,发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与遗传、激素、辐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差异
乳腺增生
乳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胀痛、刺痛等,具有周期性,往往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或减轻。年龄较小的青春期女性可能疼痛表现相对不典型,育龄期女性因月经周期激素变化影响,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更明显;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女性,疼痛可能更明显且周期规律性受影响。
乳房肿块:可触及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地韧或呈结节状,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可活动,肿块大小和质地可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前肿块增大、质地变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地变软。不同年龄女性乳房组织学结构有差异,青年女性乳房腺体相对致密,肿块触诊感觉可能与年龄较大女性不同,但本质都是乳腺组织的异常增生团块。
乳腺癌
乳房肿块: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常在无意中发现。中老年女性乳房腺体逐渐退化,脂肪组织增多,乳腺癌肿块相对更易被触及,但因脂肪组织影响,肿块表现可能与年轻女性有别;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自身发病风险高,对乳房肿块的关注需更密切,因其遗传因素可能使肿块特性有一定家族聚集倾向。
乳房皮肤改变:可出现“酒窝征”,即肿瘤侵犯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牵拉皮肤所致;若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橘皮样”改变,乳房皮肤呈橘皮样外观。男性乳腺癌患者乳房皮肤改变可能因乳房组织差异有不同表现,但机制类似。
乳头乳晕改变:乳头可能出现凹陷、偏斜,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等,乳头乳晕区域皮肤可能有湿疹样改变等。不同年龄女性乳头乳晕的生理状态不同,老年女性乳头乳晕萎缩等变化可能干扰对乳腺癌乳头乳晕改变的判断,需仔细鉴别。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乳腺超声
乳腺增生:超声表现为乳腺腺体增厚,结构紊乱,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不同年龄女性乳腺超声表现因腺体成分不同有差异,年轻女性腺体成分多,低回声区可能更广泛;老年女性脂肪成分多,腺体结构显示相对较清,但增生表现仍为腺体结构紊乱等改变。
乳腺癌:超声可发现实性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微小钙化灶,纵横比大于1(即肿块宽度大于高度),部分肿块周边可见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超声检查时需更仔细观察乳腺组织,因这类人群患癌风险高,超声发现可疑肿块时要进一步评估。
乳腺X线摄影(钼靶)
乳腺增生:表现为乳腺腺体密度增高,呈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对于乳腺组织致密的年轻女性,钼靶检查可能因腺体遮挡影响对增生情况的准确判断,需结合超声等其他检查;绝经后女性乳腺腺体萎缩,钼靶对增生的显示相对清晰,可见腺体结构紊乱等表现。
乳腺癌:典型表现为乳腺内不规则肿块,边缘有毛刺、分叶,可见细小多形性钙化灶,钙化灶可呈泥沙样、针尖样等。不同年龄女性乳腺X线表现有差异,老年女性乳腺脂肪成分多,肿块显示相对清楚,但钙化灶的观察需专业医生仔细甄别,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钼靶检查时要关注是否有不典型钙化等异常表现。
磁共振成像(MRI)
乳腺增生:MRI上可见乳腺腺体呈弥漫性或片状异常强化,强化不均匀。不同年龄女性因乳腺组织特性不同,强化程度和范围可能有差异,青年女性腺体活跃,强化可能相对更明显;老年女性腺体萎缩,强化程度相对较低。
乳腺癌:MRI能更清晰显示乳腺癌的范围,多表现为局灶性异常强化肿块,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流出型等。对于有遗传易感性的年轻乳腺癌患者,MRI检查可能更早发现微小病灶,因为其乳腺组织相对致密,其他检查可能漏诊,MRI的多平面成像优势在此体现。
四、病理学检查区别
乳腺增生:病理学检查可见乳腺导管扩张,上皮细胞增生,间质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腺体结构紊乱,但无癌细胞。通过穿刺或手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不同年龄女性增生的病理表现本质都是上述组织学改变,只是在细胞形态等细节上因年龄导致的组织差异有一定细微差别,但总体符合增生特点。
乳腺癌:病理学检查能发现癌细胞,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排列等特征,进一步明确是导管癌、小叶癌等具体类型。对于男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与女性有相似之处,但因男性乳腺组织特点,在病理表现细节上可能有不同,需专业病理医生准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不同
乳腺增生
一般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对于青春期女性,随着身体发育成熟,部分可自行缓解,要注意观察,定期复查;育龄期女性要重视月经周期对乳腺的影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围绝经期女性因激素水平变化,更要注重生活方式调整以稳定内分泌,缓解乳腺增生相关不适。
药物治疗:可选用调节内分泌的药物,如逍遥散等中药制剂,有疏肝理气等作用。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考虑年龄因素,年轻女性用药要更谨慎评估药物对生殖等系统的潜在影响。
乳腺癌
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年轻乳腺癌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乳手术以保留乳房外观,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确保肿瘤切除彻底且有合适的美容效果;老年患者要考虑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对身体创伤相对可耐受的手术方式。
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化疗根据肿瘤分子分型等选择不同方案;放疗用于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靶向治疗如针对HER-2阳性的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等药物。不同年龄患者对各种治疗手段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治疗对生育功能等的影响,老年患者要考虑全身状况对治疗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