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溶栓有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包括活动性内出血(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情况均禁忌)、近期颅内出血(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情况均禁忌);相对禁忌证有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情况相关)、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情况相关)、近期(2-4周)有手术等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穿刺(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情况相关)、妊娠(女性妊娠相关)、心肺复苏后胸外按压时间长或有创心肺复苏(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情况相关)、血小板计数<100×10/L(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情况相关)等。
1.活动性内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等情况,溶栓药物会促进纤溶,可能导致原本的出血部位出血加重,因为溶栓药物会激活纤溶系统,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同时也可能使正在出血的部位进一步出血难以控制。
年龄因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活动性内出血都是肺栓塞溶栓的绝对禁忌证,并无特殊年龄差异导致禁忌证改变的情况,但儿童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活动性内出血时溶栓风险更高。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在活动性内出血时均为肺栓塞溶栓的绝对禁忌证,性别不影响该禁忌证的存在。
生活方式因素:有长期大量饮酒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引起的活动性内出血,同样是肺栓塞溶栓的绝对禁忌证,因为生活方式导致的凝血异常会增加溶栓后出血风险。
病史因素:有既往消化道溃疡活动期等病史导致的活动性内出血,也是肺栓塞溶栓的绝对禁忌证,既往病史提示存在出血倾向或出血风险较高的情况。
2.近期颅内出血:无论是自发性还是外伤性颅内出血,在近期内进行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可能通过血脑屏障等影响,导致颅内进一步出血或加重出血情况,因为溶栓会破坏凝血平衡,而颅内出血后局部组织受压等情况,溶栓会使出血风险大幅增加。
年龄因素:儿童近期颅内出血时,由于儿童颅内组织更娇嫩,溶栓导致颅内出血加重的风险极高,是肺栓塞溶栓的绝对禁忌证;老年患者近期颅内出血时,颅内代偿能力较差,溶栓风险也极大,属于绝对禁忌证。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近期颅内出血时,均为肺栓塞溶栓的绝对禁忌证,性别不改变这一禁忌证性质。
生活方式因素: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脑血管病变后近期颅内出血,仍是肺栓塞溶栓的绝对禁忌证,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加重了颅内出血后的溶栓风险。
病史因素:有脑血管畸形等病史导致近期颅内出血,是肺栓塞溶栓的绝对禁忌证,既往病史提示颅内血管存在异常,溶栓会极大增加出血风险。
相对禁忌证
1.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后6个月内,脑血管的修复和代偿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溶栓药物可能影响脑血管的血流平衡,有再发脑卒中的风险,因为溶栓会影响凝血和纤溶系统,可能导致原本已稳定的脑血管区域出现新的血栓或出血转化等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脑血管发育未成熟,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后溶栓风险极高,属于相对禁忌证;老年患者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管功能更差,溶栓风险也较高,是相对禁忌证。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后,均为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性别不改变这一相对禁忌的性质。
生活方式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基础疾病,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后溶栓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属于相对禁忌证范畴,因为生活方式相关疾病会影响脑血管状态。
病史因素:有既往脑卒中病史等情况,6个月内再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溶栓,属于相对禁忌证,既往病史提示脑血管存在易损状态。
2.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此时患者的脑血管和心血管系统对血压变化较为敏感,溶栓过程中血压波动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或心血管事件加重,因为溶栓会影响血流动力学,而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会使这种风险大幅上升。
年龄因素:儿童血压调节机制不完善,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时溶栓风险大;老年患者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减退,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后溶栓风险更高,均属于相对禁忌证情况。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时,均是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性别不改变这一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溶栓风险增加,属于相对禁忌证相关因素,生活方式影响血压控制,进而影响溶栓禁忌情况。
病史因素:有高血压病长期未得到良好控制等病史,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时溶栓属于相对禁忌证,既往病史提示血压控制不佳的状态。
3.近期(2-4周)有手术、外伤、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这些情况后机体处于相对易出血状态,溶栓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因为手术、外伤等后局部组织有损伤或创面,溶栓会影响凝血过程,导致出血难以控制。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过相关手术、外伤等情况后,由于儿童凝血功能相对较弱,溶栓出血风险更高;老年患者术后或外伤后,凝血功能恢复较慢,也是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情况。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近期有上述情况时,均为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性别不影响。
生活方式因素: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近期有手术等情况,溶栓出血风险增加,属于相对禁忌证相关情况,生活方式影响凝血状态。
病史因素: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近期有手术、外伤等情况,溶栓出血风险更高,属于相对禁忌证范畴,既往病史提示凝血异常。
4.妊娠:妊娠期间机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溶栓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同时妊娠本身也有一定的出血倾向变化,溶栓会增加孕妇出血风险,可能危及母婴安全。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妊娠女性,溶栓都是相对禁忌证,因为妊娠期间生理变化是关键因素,年龄不是改变这一相对禁忌证的主要因素,但青少年妊娠时风险更高,因为身体各方面更不成熟。
性别因素:只有女性妊娠时是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男性不存在妊娠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妊娠期间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可能加重机体的凝血和生理状态改变,增加溶栓风险,属于相对禁忌证相关因素。
病史因素:有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等病史时,妊娠期间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情况更明显,既往病史加重了妊娠期间溶栓的风险。
5.心肺复苏后胸外按压时间>10分钟或有创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后胸外按压时间长或有创心肺复苏,提示患者心肺功能受损严重且可能存在潜在出血等情况,溶栓会进一步影响心肺功能和增加出血风险。
年龄因素:儿童心肺复苏后溶栓风险更高,因为儿童心肺代偿能力更弱;老年患者心肺复苏后溶栓风险也较高,属于相对禁忌证情况。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心肺复苏后有上述情况时,均为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
生活方式因素:有长期心肺功能不良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心肺复苏后溶栓风险增加,属于相对禁忌证相关情况。
病史因素:有心肺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心肺复苏后溶栓属于相对禁忌证,既往病史提示心肺功能基础差。
6.血小板计数<100×10/L:血小板是参与凝血的重要成分,血小板计数低时,机体的凝血功能下降,溶栓后出血风险增加。
年龄因素:儿童血小板计数低时,由于儿童凝血功能相对不稳定,溶栓出血风险更高;老年患者血小板计数低时,凝血功能也较差,是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情况。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血小板计数<100×10/L时,均为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
生活方式因素:有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血小板计数低时溶栓风险增加,属于相对禁忌证相关因素。
病史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史时,血小板计数低,是肺栓塞溶栓的相对禁忌证,既往病史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
7.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如前面所述,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时溶栓会因血压波动等导致脑血管意外或心血管事件加重,是相对禁忌证。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未控制严重高血压时均为相对禁忌证,儿童血压调节差,老年患者血压调节功能减退,均增加溶栓风险。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未控制严重高血压时均为相对禁忌证。
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未控制严重高血压,溶栓风险增加,属于相对禁忌证相关情况。
病史因素:有高血压病未控制等病史时,是相对禁忌证情况,既往病史导致血压控制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