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全身性疾病等。

1.心脏器质性疾病
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结构性病变会破坏心肌电传导系统。例如,心肌梗死后的瘢痕组织可能成为异常电活动的起源点,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扩张型心肌病则因心肌纤维化导致传导阻滞,表现为房颤或室性早搏。这类患者常伴随胸痛、呼吸困难,需通过冠脉造影或心脏超声明确病因。
2.电解质紊乱
血钾、血镁水平异常直接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低钾血症会诱发室性早搏,而高钾血症可能引发心脏停搏。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轻度紊乱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严重者需静脉补钾并监测心电图。
3.药物副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抗抑郁药可能延长QT间期,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用药期间若出现心悸、头晕,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拮抗毒性。
4.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速心肌代谢,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则可能引发心率变异性降低。这类患者需通过甲状腺功能、血糖检测确诊,甲亢患者需服用甲巯咪唑片,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
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持续胸痛、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