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指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引发胸腔积液的原因主要有体循环与肺循环淤血、淋巴回流受阻、低蛋白血症、神经内分泌激活、炎症反应等。

1.体循环与肺循环淤血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大,液体从血管渗出至胸腔;左心衰竭则导致肺静脉压力增高,液体经肺毛细血管进入肺间质,部分穿过脏层胸膜形成积液。这类积液多为双侧性,量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
2.淋巴回流受阻
长期心衰使淋巴系统超负荷工作,淋巴管扩张或功能障碍导致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胸腔,形成渗出性积液。此类积液蛋白含量较高,可能发展为包裹性积液。
3.低蛋白血症
心力衰竭合并肝淤血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水分更易渗入组织间隙和胸腔。患者常同时出现腹水、四肢凹陷性水肿。
4.神经内分泌激活
心力衰竭时心房利钠肽分泌减少,肾脏排钠排水能力下降,加重体内液体潴留。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进一步促进水钠潴留。
5.炎症反应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循环淤血可激活炎症因子,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积液形成。此类积液可能伴有胸痛、低热等症状。
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需及时就医,治疗原发病是关键。患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体重波动在1公斤以内。若出现端坐呼吸、尿量骤减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