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痘疫苗后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红肿、发热、不适乏力、过敏反应。
1.注射部位疼痛
接种后少数人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一般程度较轻,多在接种后数小时内出现,1-2天内可自行缓解。这是因为疫苗接种时对局部组织产生一定刺激,属于常见的局部反应,与个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有关,儿童可能因年龄小对疼痛更敏感,但多数可自然恢复。
2.局部红肿
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红肿范围一般较小,直径通常在2-5厘米,一般也是在接种后较短时间内出现,多数在1-3天内逐渐消退。红肿是机体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液体渗出等引起,不同个体红肿程度可能因体质等因素有所差异。
3.发热
部分人接种水痘疫苗后可能出现发热,一般为轻度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少数可能达到38.5℃以上。发热通常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持续时间较短,一般1-2天可自行消退。
4.不适乏力
接种后可能感觉身体不适、乏力,表现为精神稍差、活动减少等,一般持续时间不长,1-3天内可缓解。这与疫苗引起的全身免疫反应有关,身体需要调动免疫资源来应对疫苗,从而出现短暂的不适和乏力感,不同年龄人群可能感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因活动减少等体现出乏力表现。
5.过敏反应
虽然罕见,但也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可能是全身性的荨麻疹样皮疹等)、瘙痒、呼吸困难、面部或喉咙肿胀等。过敏反应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此外,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但这种情况发生概率极低。胃肠道不适可能与疫苗引起的全身反应波及胃肠道功能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概率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消化系统相对脆弱,若出现胃肠道不适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