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儿童症状不典型,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易漏误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监测、氧疗)、抗凝治疗(基础治疗,用多种抗凝药个体化方案)、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14-16天内可考虑,有风险,老年人需谨慎)、介入治疗(导管碎解抽吸血栓、肺动脉血栓球囊扩张术)、手术治疗(肺动脉血栓摘除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前者风险高需评估,后者防复发但有并发症风险需随访)。
一、肺栓塞的症状
(一)常见症状
1.呼吸困难: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突然发生,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感胸闷,重者可出现窒息感。这是由于肺栓塞后,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引起。例如,一项研究显示,约80%的肺栓塞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2.胸痛:可为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胸膜炎性胸痛多与呼吸有关,疼痛部位不固定;心绞痛样疼痛常位于胸骨后,程度较剧烈,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有关。约40%-70%的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
3.咯血: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多在肺栓塞后24小时内发生,是因为肺栓塞后肺组织缺血、坏死,肺泡内红细胞渗出所致。
4.晕厥:可为肺栓塞的首发症状,多是由于肺栓塞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
(二)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1.儿童:儿童肺栓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发绀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容易被忽视,需要密切观察。
2.老年人:老年人肺栓塞症状可能不典型,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呼吸困难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胸痛也可能不明显,容易漏诊或误诊。
二、肺栓塞的治疗办法
(一)一般治疗
1.监测: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密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二)抗凝治疗
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复发。常用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例如,低分子肝素由于其使用方便、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抗凝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且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三)溶栓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大面积肺栓塞(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等),尤其是发病within14-16天内的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改善肺循环和右心功能。但溶栓也有出血等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特殊人群溶栓注意事项:老年人溶栓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出血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等情况,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等调整溶栓药物的剂量。
(四)介入治疗
1.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对于不适于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患者,可采用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的方法,直接清除血栓,改善症状。
2.肺动脉血栓球囊扩张术:适用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等情况的患者,通过球囊扩张改善肺动脉的血流情况。
(五)手术治疗
1.肺动脉血栓摘除术:适用于病情严重、溶栓和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2.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于有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脱落导致肺栓塞复发。但置入滤器也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滤器移位、滤网内血栓形成等,需要定期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