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在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有别,儿童和成人患病表现及应对不同,不良生活方式易致发病,既往呼吸道和感染病史影响发病及转归。
支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支气管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病变部位更靠下,累及肺泡等结构。
临床表现:
支气管炎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咳嗽,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可有发热、呕吐、腹泻等,但一般无气促和发绀。
支气管肺炎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常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婴幼儿部分可稽留热;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部分患儿有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周、指趾端发绀等,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炎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支气管肺炎X线表现为肺部有斑片状阴影,可多可少,可散在分布或集中在两肺下野、肺门区等。
年龄因素的影响及应对
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比如婴幼儿支气管管腔较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血管丰富,易充血、水肿,导致阻塞,所以更易出现气促、发绀等表现,在护理上要更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而支气管炎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不同年龄儿童表现有所差异,婴儿期支气管炎可能全身症状更明显,学龄儿童相对全身症状轻些,但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成人:成人患支气管炎时全身症状相对较轻,而支气管肺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成人支气管肺炎,全身中毒症状可能较儿童更明显,如高热持续时间长等,在治疗和护理上要根据成人特点进行,比如成人可能更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发热,但肺炎时也需积极关注病情变化。
生活方式与发病及转归的关系
不良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更容易患上支气管炎,进而如果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支气管肺炎。而经常接触污染空气、粉尘等环境的人,呼吸道受到刺激和损害,也增加了患支气管炎甚至支气管肺炎的风险。
缺乏运动的人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从而增加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几率。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患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的发生风险。比如均衡饮食能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
病史对两者的影响及关联
既往呼吸道病史:
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其呼吸道处于高反应状态,更容易发生支气管炎,而且在支气管炎发作时可能症状更重,也更易发展为支气管肺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呼吸道存在慢性炎症和气道阻塞等情况,患支气管炎的几率较高,且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更易进展为支气管肺炎,因为其呼吸道防御和修复能力较差。
有肺部基础疾病如肺纤维化等病史的患者,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更易出现支气管肺炎,且病情可能更复杂、治疗难度更大。
感染病史的关联: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呼吸道黏膜多次受到病原体侵袭,黏膜的完整性和功能不断受到破坏,更容易患上支气管炎,而支气管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病原体可能进一步向下蔓延引发支气管肺炎。例如既往经常患感冒后发展为支气管炎的患者,再次感冒时就更易出现支气管炎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向肺部蔓延导致支气管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