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基础疾病史,症状分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体征有肺部及心脏表现,辅助检查包括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血液检查等,各检查有相应特征表现且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病史及症状方面
1.基础疾病史:有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例如,长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其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风险较高,这是因为COPD会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基础疾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比如老年男性可能更易患COPD,而女性可能因其他胸廓畸形等疾病成为基础病因。
2.症状表现:
代偿期: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慌、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例如,一位50岁男性COPD患者,在代偿期仍能从事轻度体力活动,但活动后会出现气促加重的情况。
失代偿期:出现呼吸衰竭,有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等,甚至出现神志恍惚等肺性脑病表现;同时可出现右心衰竭,如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比如,70岁女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等。
二、体征方面
1.肺部体征:
急性感染时,肺部啰音明显增多。例如,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其分布与基础肺部疾病相关,若为COPD患者,肺部啰音多分布在肺底部等区域。
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是由于缺氧导致的,发绀程度与缺氧程度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绀表现可能因基础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儿童可能因心肺储备功能相对较好,发绀表现相对不典型。
2.心脏体征: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多提示右心室肥厚、扩大。不同性别患者心脏体征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可能因胸廓等结构特点,心脏杂音等体征的听诊感受与男性不同。
三、辅助检查方面
1.X线检查:
除原有肺、胸廓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右心室增大征等。不同年龄人群X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的胸廓等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X线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2.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1.05mV及肺型P波。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心电图表现会受到自身生理特点影响,比如老年女性可能因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性退变等因素,心电图表现与年轻男性有所不同。
3.超声心动图检查:
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5mm,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肺动脉内径≥25mm或肺动脉右支内径≥18mm,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等。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右心结构和功能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的操作和对结果的判断要考虑其生理差异,如儿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处于发育阶段,与成人不同。
4.血气分析:
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如PaO2<60mmHg和(或)PaCO2>50mmHg等,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可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等情况,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差异较大,比如重症患儿的血气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和明显。
5.血液检查: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可增加,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等。不同年龄人群血液成分有差异,儿童的血细胞计数等指标与成人不同,感染时的血液反应也有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