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检查涵盖常规、专项、实验室及特殊人群检查项目,检查选择应遵循阶梯式策略,避免过度检查并重视动态复查。常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查体、头颅CT平扫、头颅MRI平扫+增强及脑电图;专项检查针对不同头痛类型,如血管性头痛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紧张性头痛排查颈椎病变、继发性头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排查感染、凝血障碍及毒物中毒;特殊人群检查建议中,儿童优先无创检查,孕妇首选MRI平扫,老年人结合基础疾病;检查选择原则与注意事项包括阶梯式检查、避免过度检查及动态复查。
一、头痛的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
1.1.神经系统查体
医生通过触诊、叩诊、反射测试等手法,评估颅神经功能、肌力、感觉及病理反射。例如,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颈强直需警惕脑膜炎。该检查可快速定位病变部位,为后续影像学检查提供方向。
1.2.头颅CT平扫
适用于急诊头痛患者,能快速识别脑出血、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等急性病变。研究显示,CT对急性脑出血的敏感度达95%以上,但需注意辐射暴露,孕妇及儿童应谨慎使用。
1.3.头颅MRI平扫+增强
对脑肿瘤、脑炎、脱髓鞘疾病等慢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增强扫描通过注射造影剂,可清晰显示病灶血供及边界。MRI无辐射,但检查时间较长(约30分钟),幽闭恐惧症患者需提前告知。
1.4.脑电图(EEG)
主要用于癫痫性头痛的鉴别,可记录脑电波异常放电。但EEG对非癫痫性头痛的诊断价值有限,通常不作为首选检查。
二、针对不同头痛类型的专项检查
2.1.血管性头痛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评估血管痉挛或狭窄。研究证实,TCD对偏头痛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异常的检出率达70%~80%。
2.2.紧张性头痛
颈椎X线或MRI可排查颈椎病导致的头痛,约30%的紧张性头痛与颈椎病变相关。需注意,颈椎检查应结合症状,避免过度医疗。
2.3.继发性头痛
腰穿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金标准。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颅内压增高者禁忌腰穿,否则可能引发脑疝。
三、实验室检查的辅助价值
3.1.血常规+C反应蛋白
用于排查感染性头痛,如细菌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计数常>15×10/L,C反应蛋白>50mg/L。
3.2.凝血功能检查
对长期头痛伴鼻出血或牙龈出血者,需排查凝血障碍。研究显示,约5%的偏头痛患者存在轻度血小板功能异常。
3.3.毒物筛查
对突发头痛伴意识障碍者,需检测酒精、一氧化碳、药物中毒等。血酒精浓度>0.08%时可直接导致头痛。
四、特殊人群的检查建议
4.1.儿童头痛
优先选择无创检查,如头颅超声(适用于婴儿囟门未闭者)或低剂量CT。避免对12岁以下儿童常规使用MRI增强扫描,除非怀疑肿瘤或感染。
4.2.孕妇头痛
需严格限制辐射检查,首选MRI平扫(无电离辐射)。若必须行CT检查,应使用铅衣保护腹部,单次检查辐射剂量需控制在5mSv以下。
4.3.老年人头痛
需结合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应监测血压波动,糖尿病患者需排查低血糖性头痛。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需警惕药物过量性头痛。
五、检查选择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5.1.阶梯式检查策略
急性剧烈头痛优先行CT排除出血,慢性头痛从无创检查(如TCD、颈椎MRI)开始,逐步升级至有创检查。
5.2.避免过度检查
研究显示,约30%的头痛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应根据病史、查体结果选择性检查,例如无神经体征的单纯性头痛无需常规行MRI。
5.3.动态复查
对反复发作的头痛,建议每1~2年复查影像学,监测病变进展。例如,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需定期行MRA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