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是胃壁全层穿透、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的严重胃部疾病,多在胃溃疡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病因包括胃溃疡、药物、饮食、胃癌及外伤等;症状有腹痛、休克、恶心呕吐、发热等;诊断依靠体格检查、X线、腹部CT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在治疗时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胃溃疡、合理用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及定期体检。
一、胃穿孔的定义
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胃部疾病,主要指胃壁全层穿透,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的病理状况。胃穿孔通常是在胃溃疡的基础上,病变持续发展,穿透胃壁浆膜层所致,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二、病因
1.胃溃疡:胃溃疡是导致胃穿孔最常见的原因。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胃壁,就会引发穿孔。长期的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胃溃疡的发生和发展。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长期或大量使用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穿孔的风险。
3.饮食因素: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会使胃内压力突然升高,容易导致溃疡穿孔。
4.其他因素:胃癌、外伤等也可能引起胃穿孔。
三、症状
1.腹痛:是胃穿孔最主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疼痛初始位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但也有阵发性加重。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
2.休克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3.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但呕吐物一般不多。
4.发热:穿孔后数小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叩诊等方法检查患者腹部,可能发现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等体征。
2.X线检查:站立位腹部X线平片是诊断胃穿孔的重要方法,多数患者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3.腹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空腹小穿孔、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以减少胃内容物继续外漏,促进穿孔自行愈合。
2.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胃穿孔的主要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有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穿孔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但有复发的可能;胃大部切除术可以去除溃疡病灶,降低复发风险,但手术创伤较大。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老年人胃穿孔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胃穿孔相对较少见,多与外伤等因素有关。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手术耐受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营养支持和护理,尽量减少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3.孕妇:孕妇发生胃穿孔时,治疗较为棘手,既要考虑治疗对孕妇的影响,又要考虑对胎儿的安全。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权衡利弊,与妇产科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七、预防
1.积极治疗胃溃疡:定期复查,遵医嘱按时服药,根除幽门螺杆菌,以促进溃疡愈合,降低穿孔的风险。
2.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或大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疾病,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