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的成因多样,主要包括胃溃疡病情进展使胃壁全层被穿透、胃癌组织浸润破坏胃壁结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削弱胃黏膜保护作用、腹部受外部暴力撞击直接损伤胃部、胃部相关医疗操作不当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胃穿孔病情重且恢复差,儿童因腹部外伤或误服药物可能穿孔,孕妇穿孔治疗需考虑胎儿影响,有胃肠道疾病史、长期服伤胃药物、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应注意护胃,各类人群都应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一、胃溃疡
胃溃疡是引起胃穿孔的常见病因之一。当胃溃疡病情进展,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胃壁全层时,就会导致胃穿孔。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壁的侵蚀作用增强。长期的溃疡刺激会使胃壁组织逐渐变薄、变弱,最终引发穿孔。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胃黏膜修复能力减弱,发生胃溃疡穿孔的风险相对较高。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会进一步损伤胃黏膜,增加胃溃疡穿孔的可能性。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胃镜,以降低胃穿孔的发生风险。
二、胃癌
胃癌组织浸润性生长可破坏胃壁的正常结构,导致胃壁穿孔。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它会侵犯胃壁各层,使胃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当肿瘤组织侵犯到胃壁全层时,就容易发生穿孔。老年患者患胃癌的概率相对较高,且胃癌穿孔的情况也较为多见。有家族性胃癌病史的人群,患胃癌并发生穿孔的风险也会增加。对于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胃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降低胃穿孔的发生。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加胃穿孔的发生风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常见的引起胃穿孔的药物之一,它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黏膜损伤、溃疡形成,严重时可引发穿孔。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增加胃穿孔的几率。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使用这些药物时更容易出现胃穿孔等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必要时可同时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四、外伤
腹部受到外部暴力撞击,如车祸、高处坠落、钝器击打等,可能直接损伤胃部,导致胃穿孔。这种情况下,胃壁可能会因外力的作用而破裂。年轻人在从事一些高风险的运动或工作时,如拳击、建筑工地工作等,发生腹部外伤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增加胃穿孔的风险。对于从事这些职业或活动的人群,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腹部受到外伤。一旦发生腹部外伤,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胃穿孔的可能。
五、医源性因素
在进行一些胃部相关的医疗操作时,如胃镜检查、胃息肉切除、胃黏膜活检等,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胃穿孔。尤其是在进行复杂的内镜下治疗时,穿孔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患者由于胃部组织较为脆弱,在接受这些医疗操作时发生穿孔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有胃部手术史的患者,胃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和穿孔的风险。因此,在进行这些医疗操作前,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降低胃穿孔的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胃穿孔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恢复能力较差,一旦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发生胃穿孔相对较少,但如果有腹部外伤或误服药物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胃穿孔,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送医。孕妇发生胃穿孔时,不仅要考虑对孕妇本身的治疗,还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有胃肠道疾病病史、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药物、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应更加注意保护胃部健康,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