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肺病是尘肺病特殊类型,由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致肺部广泛结节性纤维化,尘肺病是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一组疾病,致病粉尘多样;病理上硅肺病早期有硅结节及纤维化,晚期肺结构破坏,尘肺病不同类型病理改变有差异但均有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上硅肺病早期无症状,后有咳嗽、气短等,尘肺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有咳嗽、气短等;诊断均需职业接触史、影像学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治疗无特效根治法,对症治疗为主,预防靠严格职业防护和定期体检,儿童虽不直接接触粉尘,但家长需避免将粉尘带回家影响其健康。
一、定义与致病因素
硅肺病:是尘肺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游离二氧化硅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采矿、采石、隧道开凿以及石英加工等行业中,工人长期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就容易患硅肺病。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组职业性肺部疾病的统称。致病粉尘种类繁多,除了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外,还有煤尘、石棉尘、滑石尘等,不同种类粉尘引起的尘肺病在病理表现等方面会有一定差异,但都以肺组织纤维化为共同特征。
二、病理改变
硅肺病:病理上早期表现为肺组织内出现硅结节,硅结节是由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聚集形成,随后结节发生纤维化。随着病情进展,硅结节逐渐融合,肺组织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可导致肺间质广泛纤维化,使肺的弹性减退,体积缩小,质地变硬。
尘肺病:不同类型尘肺病病理改变有一定差异,例如煤工尘肺,主要病理改变是煤斑,即煤尘的蓄积,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石棉肺则有其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如石棉小体、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等。但总体来说,尘肺病的基本病理改变都是肺组织的纤维化,只是不同粉尘导致的纤维化在程度、分布等方面有差别。
三、临床表现
硅肺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咳嗽、咳痰,咳嗽一般为轻微干咳或有少量黏液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呈脓性。患者还会有气短,且进行性加重,在从事体力劳动时明显。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活动受限,还可能伴有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尘肺病:一般早期症状也不典型,常见症状有咳嗽,咳嗽程度和性质与粉尘种类、是否合并感染等有关。气短也是常见症状,且不同类型尘肺病气短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比如石棉肺患者气短可能出现较早且较为严重。另外,尘肺病患者还可能有胸痛、咯血等症状,胸痛多为局限性,咯血一般为少量咯血。
四、诊断依据
硅肺病:诊断需要有明确的长期职业性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结合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典型的硅结节影像,如两肺野出现圆形或类圆形小阴影等,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判断。
尘肺病:诊断首先要有职业接触粉尘的病史,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明确接触粉尘的种类、浓度、时间等。胸部影像学检查是重要依据,不同尘肺病有各自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如煤工尘肺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出现煤斑等;同时结合肺功能检查评估肺功能受损情况等,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面:两者目前均无特效根治方法,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减轻症状,比如出现感染时使用抗感染药物,呼吸困难时进行氧疗等。预防是关键,对于硅肺病和尘肺病来说,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严格的职业防护,如在粉尘作业环境中工人要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面罩等,企业要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粉尘浓度等。对于特殊人群,如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并及时处理。在儿童相关方面,儿童一般不会直接接触粉尘导致尘肺病,但如果有家长从事相关粉尘作业,要注意避免将粉尘带回家中影响儿童健康,比如工人下班后要更换工作服等,减少将粉尘带入家庭环境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