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是胃溃疡严重并发症,病因有胃溃疡、外伤、药物、暴饮暴食、酗酒等,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休克及板状腹等,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高危人群需积极治胃溃疡并调整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一、病因
1.胃溃疡:长期患有胃溃疡的患者,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持续侵蚀,当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肌层、浆膜层,最终就可能导致胃穿孔。例如,有研究显示,胃溃疡患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发生胃穿孔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2.其他因素:
外伤:腹部受到严重的外伤撞击等情况,可能直接导致胃穿孔,但相对较少见。
药物影响: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穿孔的发生几率。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会使胃内压力突然增高,容易导致胃壁较薄弱处发生穿孔,尤其本身有胃溃疡基础的人更易出现。
酗酒: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长期酗酒还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增加胃穿孔风险。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剧烈腹痛:多为突发的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且迅速波及全腹。疼痛会因体位改变而加重,患者常被迫采取屈膝卧位以缓解疼痛。例如,一位胃溃疡患者在大量饮酒后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并迅速扩散至全腹。
恶心、呕吐: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休克表现:病情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因为腹腔内大量的脓性渗出物和胃内容物刺激腹膜,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和体液丢失,导致休克。
2.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腹部有明显的压痛,以穿孔部位最为明显,同时伴有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表现。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腹部,可发现上述典型的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体征。
2.影像学检查
立位腹部X线平片:约80%的患者可在膈下见到游离气体,这是胃穿孔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较小的穿孔或判断腹腔内炎症的范围等。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穿孔较小、腹腔污染较轻的患者。主要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但非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掌握。
2.手术治疗
穿孔修补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缝合穿孔部位来暂时解决穿孔问题。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
胃大部切除术:如果患者胃溃疡病史较长,或穿孔伴有严重的胃溃疡病变,可考虑行胃大部切除术,彻底解决溃疡问题,但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胃穿孔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往往较快。儿童胃穿孔可能因外伤、先天性胃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非手术治疗需严格评估,手术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加强护理,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和感染预防等。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人胃穿孔时,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较轻,容易延误诊断。在治疗方面,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3.女性:女性胃穿孔的病因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女性的特殊情况,如孕期胃穿孔的处理需要兼顾胎儿的情况等。
4.有胃溃疡病史者:这类人群是胃穿孔的高危人群,需要积极治疗胃溃疡,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胃镜,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胃穿孔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