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前壁膨出与子宫脱垂在解剖位置与病理基础、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有区别,老年女性等特定人群更需注意相关预防及应对,阴道前壁膨出主要因前壁支持结构损伤,轻度可盆底肌锻炼,中重度手术;子宫脱垂因子宫支持结构损伤松弛,轻度可非手术,重度或无效则手术。
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其病理基础是子宫的主韧带、宫骶韧带、阔韧带及盆底肌肉等支持结构的损伤和松弛,多与分娩损伤、年龄增长导致的盆底组织退变、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等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的区别
阴道前壁膨出:轻度阴道前壁膨出可能无明显症状,中度及重度时可出现阴道内肿物脱出,患者自觉有块状物自阴道脱出,尤其在站立过久、劳累后肿物增大明显,还可能伴有排尿异常,如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加,部分患者可出现尿不尽感,有的患者还可能合并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是因为阴道前壁膨出影响了尿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残留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子宫脱垂:轻度子宫脱垂患者一般也可无明显症状,重度子宫脱垂时,患者自觉阴道内有块状物脱出,行走、劳动等腹压增加时肿物脱出更明显,休息后可自行还纳或需用手还纳。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尤其在劳累后加重。还可伴有排尿、排便异常,如出现尿失禁(咳嗽、大笑等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流出)、排尿困难(需用力屏气才能排尿等)、便秘等情况,这是由于子宫脱垂牵拉盆底组织及周围器官,影响了膀胱、直肠的正常功能。
诊断方法的区别
阴道前壁膨出:通过妇科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医生在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观察阴道前壁膨出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还可结合相关检查,如膀胱尿道造影等,进一步了解膀胱的形态及功能情况,膀胱尿道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膀胱与尿道的解剖关系,判断有无膀胱膨出及程度等。
子宫脱垂:妇科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医生通过检查明确子宫脱垂的程度,采用国际上常用的POP-Q分期法进行分期,包括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Ⅰ度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Ⅱ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Ⅱ度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Ⅲ度(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同时还可进行盆底功能评估等检查,如盆底超声检查可观察盆底结构及脏器的位置等情况,更精准地评估子宫脱垂的程度及盆底功能状态。
治疗原则的区别
阴道前壁膨出:轻度阴道前壁膨出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以改善症状。凯格尔运动对于各年龄段有盆底功能问题的女性都适用,通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秒以上,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日进行多次。对于中、重度阴道前壁膨出或伴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阴道前壁修补术等,手术目的是修复受损的支持结构,恢复阴道前壁的正常解剖位置。
子宫脱垂:轻度子宫脱垂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如盆底肌锻炼、使用子宫托等。子宫托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及各种程度子宫脱垂的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使用子宫托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更换。对于重度子宫脱垂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多种,如曼氏手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等,手术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发生阴道前壁膨出和子宫脱垂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及应对方式,例如老年女性由于盆底组织退变,更容易出现这两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如慢性咳嗽等,而对于多次分娩的女性,产后早期就应开始进行盆底肌锻炼等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