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与肺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特点上有差异。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多由生物等因素引起,症状较轻,影像多无异常或仅肺纹理增粗,对症治疗为主;肺炎是终末气道等炎症,由多种因素引起,症状重,影像有浸润等改变,需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多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常见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等理化因素也可致病,好发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一般与基础疾病关系不紧密。
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引起。细菌性肺炎如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常见,病毒性肺炎以流感病毒等多见,不同年龄、基础健康状况人群肺炎病因有差异,比如老年人、儿童或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因特定病原体感染发病。
二、临床表现差异
症状方面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可呈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少数患者可有低热、乏力等,咳嗽可持续2-3周,若迁延不愈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症状相对较重,常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寒战,咳嗽较为剧烈,可伴有咳痰,痰的性质多样,如细菌性肺炎可咳脓痰,病毒性肺炎可咳黏液痰等,还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咯血等症状,全身症状明显,如乏力、食欲减退等。
体征方面
急性支气管炎:体格检查时肺部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肺部体征相对局限。
肺炎:肺部可闻及固定的湿啰音,病变范围较大时可出现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支气管呼吸音等,严重肺炎可出现发绀等缺氧体征。
三、影像学表现不同
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或CT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改变,或仅有肺纹理增粗,因为病变主要在支气管黏膜,未累及肺实质。
肺炎: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有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可伴有胸腔积液等表现,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如细菌性肺炎多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影,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改变等。
四、治疗原则区别
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咳嗽无痰时可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若有细菌感染证据,可使用抗生素,如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一般病情较轻,通过对症及适当抗感染治疗多可康复。
肺炎:治疗需根据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细菌性肺炎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头孢菌素类等;病毒性肺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治疗,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病情相对较重,严重肺炎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五、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相对症状可能较成人轻,但也需注意,儿童咳嗽反射较弱,痰液不易排出,治疗时祛痰药物使用需谨慎,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儿童肺炎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等变化,因为儿童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善,肺炎时更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上要更积极监测和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急性支气管炎可能症状不典型,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老年人肺炎往往病情较重,易出现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抗感染治疗要更精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孕妇:孕妇发生急性支气管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孕妇肺炎则更要重视,因为孕妇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肺炎可能影响胎儿健康,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