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是较为严重的急腹症,会引发化学性及细菌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还可能合并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病情进展更快、预后更差。其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种,非手术适用于症状轻、空腹小穿孔且腹膜炎局限或全身状况差不耐受手术者,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手术有穿孔修补术,适用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污染重或全身状况差者,以及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穿孔时间短、腹腔污染轻且一般情况好者。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术后恢复慢、并发症风险高;儿童胃穿孔少见,表述能力有限,治疗选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术式并注重心理安抚;孕妇胃穿孔危险,诊断治疗需考虑胎儿,多学科协作;有基础疾病者要规范治疗原发病,控制好血糖、评估心脏功能等。
一、胃穿孔严重吗
胃穿孔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腹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穿孔后,胃内的消化液,如胃酸、胃蛋白酶等会流入腹腔,引发化学性腹膜炎,导致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炎症进一步发展,细菌大量繁殖,可引发细菌性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另外,胃穿孔还可能合并出血,严重出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增加死亡风险。老年人及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胃穿孔后,身体的耐受性差,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预后相对更差。长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有胃溃疡病史等不良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胃穿孔风险增加且病情可能更严重。
二、胃穿孔怎么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适用于症状较轻,空腹状态下发生的小穿孔,且腹膜炎体征趋于局限者;或是全身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
治疗措施:需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外漏;同时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等,预防和控制感染。
2.手术治疗
穿孔修补术
方式:通过手术将穿孔部位缝合修补,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较小。
适用人群:适用于穿孔时间较长(超过8小时),腹腔污染严重,或患者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
胃大部切除术
方式:切除大部分胃组织,不仅去除了穿孔病灶,还减少了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溃疡复发风险。
适用人群:适用于穿孔时间短(8小时以内),腹腔污染较轻,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能耐受较大手术者,尤其适用于胃溃疡患者,可避免溃疡复发。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
注意事项: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差,发生胃穿孔时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等表现可能相对较轻,容易延误诊断。家属及医护人员应提高警惕,若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腹胀等,需及时就医检查。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心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感染等并发症风险高。术后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护理,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促进康复。
2.儿童
注意事项:儿童胃穿孔较为少见,多由外伤、先天性疾病等引起。儿童表述能力有限,腹痛等症状可能难以准确表达,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如哭闹不止、拒食等。治疗上,手术方式选择需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术式。术后护理要注意患儿的心理安抚,鼓励其配合治疗与康复。
3.孕妇
注意事项:孕妇发生胃穿孔较为罕见但极其危险,不仅威胁孕妇生命,还可能影响胎儿。孕期生理变化使诊断难度增加,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非手术治疗时,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手术治疗时机和方式的选择需妇产科与外科多学科协作,权衡利弊,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术后加强保胎等相关治疗与监测。
4.有基础疾病患者
注意事项:对于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患者,要积极规范治疗原发病,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降低胃穿孔复发风险。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状态不利于伤口愈合,易诱发感染。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前需评估心脏功能,术中、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因手术应激诱发心血管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