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瘘口外观及渗出情况,如腹壁有瘘口、周围皮肤受刺激等,以及瘘口周围组织反应,若为肠内瘘还有腹腔感染表现(腹痛、腹胀、体温升高等)和腹腔粘连情况;全身症状有营养不良相关表现(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致水肿等)和感染相关全身表现(发热、严重时出现脓毒血症表现等),不同年龄患者在各症状上有不同表现及特点。
一、肠瘘的局部症状
(一)瘘口局部表现
1.瘘口外观及渗出
肠瘘发生后,首先能观察到腹壁存在瘘口,若为肠外瘘,可见腹壁有一个或多个瘘口,瘘口周围皮肤常因肠液的刺激出现红肿、糜烂等情况。肠液的渗出量因瘘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而有差异,高位肠瘘时肠液流出量较多,低位肠瘘相对较少。例如,十二指肠瘘的肠液流出量通常较大,因为十二指肠内含有丰富的消化液,其每日流出量可能达数百毫升甚至更多;而结肠瘘的肠液流出量相对较少,但也会因瘘口大小等因素有所不同。
早期瘘口周围可能有炎性渗出,随着时间推移,若继发感染,局部会出现脓性分泌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小儿肠瘘由于皮肤较为娇嫩,肠液刺激后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皮肤损伤和感染表现;老年患者则可能因皮肤修复能力下降,瘘口周围皮肤的炎症恢复相对较慢。
2.瘘口周围组织反应
肠液中的消化酶会对瘘口周围组织产生消化作用,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坏死等。在有感染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肠瘘发生后瘘口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可能更为严重,且感染不易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二)腹腔内情况(若为肠内瘘)
1.腹腔感染表现
肠内瘘时,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可引起腹腔感染。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随着感染加重可转为剧烈疼痛。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腹腔感染还可导致体温升高,若为全身性感染,可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老年患者腹腔感染时,体温升高可能不明显,但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非典型表现,需要密切观察。
2.腹腔粘连情况
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后,容易引起腹腔内粘连。粘连可能导致肠道梗阻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的腹腔粘连情况有所不同,小儿腹腔内组织较为疏松,肠内瘘后发生粘连的速度可能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由于腹腔内组织弹性下降等因素,也容易发生粘连,但粘连的程度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二、肠瘘的全身症状
(一)营养不良相关表现
1.体重下降
由于肠液大量丢失,营养物质不能被正常吸收,患者会出现体重明显下降。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患者,体重下降都是常见的全身表现。例如,儿童肠瘘患者体重可能不增甚至下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成人患者体重下降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降低;老年患者体重下降可能加重其衰弱状态。
2.低蛋白血症表现
长期肠液丢失会导致蛋白质丢失过多,引起低蛋白血症。患者可出现水肿,最初可能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的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可能更为迅速和严重,因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重水肿等表现。
(二)感染相关全身表现
1.发热
肠瘘后,由于肠液污染腹腔或引起全身感染,患者常出现发热症状。发热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如果是轻度感染,体温可能在38℃左右;严重感染时,体温可高达39℃以上甚至更高。不同年龄患者对发热的反应不同,小儿发热时可能伴有烦躁、嗜睡等表现;老年患者发热时可能体温升高不显著,但可能出现意识改变等情况,需要及时监测体温变化并进行评估。
2.脓毒血症表现
当感染进一步加重,可能发展为脓毒血症,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风险更高,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