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分为游离PSA(f-PSA)和总PSA(t-PSA),血清PSA参考值因年龄等有差异,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可辅助筛查、指导穿刺活检,还能监测术后及内分泌治疗病情,同时年龄、前列腺炎症、按摩、经尿道手术等非癌因素会影响PSA水平。
一、PSA的基本概念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单链糖蛋白,存在于前列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精液中,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在血液中检测到。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PSA含量极低,血清PSA参考值一般在0-4ng/mL之间。
(一)PSA的分类
1.游离PSA(f-PSA)
游离PSA是指未与其他蛋白结合的PSA。游离PSA在总PSA中所占的比例(f-PSA/t-PSA)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一般来说,f-PSA/t-PSA比值在诊断前列腺癌时有辅助作用。例如,当f-PSA/t-PSA比值较低时,提示前列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2.总PSA(t-PSA)
总PSA是指血清中游离PSA和结合PSA的总和。血清总PSA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前列腺的大小、前列腺炎症、前列腺按摩等。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血清总PSA水平也会相应升高。一般50-59岁男性血清总PSA参考值上限约为4ng/mL,60-69岁约为6ng/mL,70-79岁约为8ng/mL等。
二、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一)辅助诊断前列腺癌
1.总PSA的初步筛查
血清总PSA是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血清总PSA水平升高时,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患有前列腺癌。例如,总PSA在4-10ng/mL之间时,属于灰色区域,此时需要结合f-PSA/t-PSA比值等其他指标来综合判断。如果f-PSA/t-PSA比值较低,可能提示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
2.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参考
对于总PSA升高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总PSA水平、f-PSA/t-PSA比值等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如果总PSA较高,或者f-PSA/t-PSA比值异常,通常会建议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是否存在前列腺癌。
(二)监测前列腺癌病情
1.术后监测
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定期检测血清PSA水平可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如果术后PSA水平持续升高,提示肿瘤可能复发或转移。一般来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血清PSA应逐渐降至0ng/mL以下,如果术后PSA不能降至正常或降后又升高,往往提示肿瘤有残留或复发。
2.内分泌治疗监测
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血清PSA水平也是重要的监测指标。通过监测PSA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如果内分泌治疗有效,PSA水平会逐渐下降;如果PSA水平下降后又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对治疗产生了耐药性或肿瘤复发等情况。
三、影响PSA水平的非前列腺癌因素
(一)年龄因素
如前所述,年龄是影响PSA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组织会发生生理性变化,前列腺体积增大,血清PSA水平也会相应升高。老年人由于前列腺增生等原因,血清PSA水平可能会高于年轻男性的参考值上限,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前列腺癌,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二)前列腺炎症
前列腺炎症会导致前列腺组织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分泌功能改变,从而使血清PSA水平升高。例如,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的情况,但这种升高通常是暂时的,在炎症控制后,PSA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
(三)前列腺按摩
前列腺按摩会刺激前列腺组织,使血清PSA水平升高。在进行前列腺按摩检查前,患者需要避免在短时间内进行血清PSA检测,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经尿道前列腺手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经尿道前列腺手术会导致前列腺组织受损,血清PSA水平在术后短期内会升高,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因此,在进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检测PSA水平时需要考虑手术对结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