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诊断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腹部超声、内镜超声)、CT(增强CT、CTA)、MRI及MRCP;实验室检查有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CA125、CEA);病理学检查有细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其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是胰腺癌筛查的常用初步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部位的占位性病变,但受肠气干扰等因素影响,对于胰腺深部病变的显示可能受限。它能初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以及有无肿块等情况,一般适用于大多数人群的初步筛查,尤其对于无明显禁忌证且能配合检查的患者。
内镜超声(EUS):将超声探头置于内镜顶端,可直接近距离接触胰腺,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及周围结构,对于小于1cm的胰腺病变也能较好地发现,相比腹部超声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提供更详细的胰腺病变信息,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胰腺癌但腹部超声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较为适用,尤其适用于那些因肠气等因素影响腹部超声检查效果的患者。
2.CT检查
增强CT: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可清晰显示胰腺肿块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脏器的关系等。能帮助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均可进行,一般患者都能耐受检查,但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对比剂过敏史等禁忌证。在检查前需禁食一段时间,以减少胃肠道气体对图像的干扰。
CT血管造影(CTA):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胰腺肿瘤与血管的三维关系,对于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于那些考虑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能帮助医生精准判断血管受侵犯的程度等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3.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对于胰腺病变的诊断与CT类似,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独特优势,如对于胆道系统、血管等的显示可能更为清晰。可多方位成像,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胰腺病变情况。适用于对对比剂过敏不能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等情况。
MRCP:主要用于显示胰胆管系统,对于判断胰胆管是否受肿瘤阻塞等情况有重要作用,能清晰显示胰管、胆管的形态、有无扩张及阻塞部位等,对于诊断胰腺癌导致的胆道梗阻等情况有较高的价值,尤其适用于需要了解胰胆管情况的胰腺癌患者。
二、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测
CA19-9:是胰腺癌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是绝对的,在胰腺癌患者中CA19-9水平常升高,但在一些良性胆道疾病、胰腺炎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对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CA19-9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来说,CA19-9正常参考值通常小于37U/ml,但在检测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CA125:部分胰腺癌患者CA125也可能升高,但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不如CA19-9,常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癌胚抗原(CEA):胰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也可能升高,但同样缺乏特异性,可作为胰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也可用于术后监测肿瘤复发等情况。
三、病理学检查
1.细针穿刺活检(FNA)
对于通过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为胰腺癌但又难以通过其他方法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细针穿刺活检。通过细针穿刺获取胰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否为胰腺癌。该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可能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谨慎操作,不同年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不同,操作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穿刺方案,同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血管、脏器等。
2.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对于通过手术切除胰腺肿瘤的患者,切除的标本会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这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情况,对于判断预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不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解读需结合患者的整体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