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婴儿肠套叠,需从科学喂养、生活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三方面着手。科学喂养要合理添加辅食(遵循原则、避免突然更换或过多添加、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喂养);生活护理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减少肠道病毒感染机会);特殊人群中早产儿要精细喂养护理、密切体检,有家族史婴儿要更谨慎添加辅食、定期筛查。
一、科学喂养方面
1.婴儿期合理添加辅食
对于婴儿,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细到粗的原则。例如,4-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时,先引入含铁丰富的泥糊状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逐渐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研究表明,合理的辅食添加顺序和种类能保障婴儿营养均衡,降低肠套叠发生风险。因为营养不均衡可能影响肠道正常功能,而合理添加辅食可使肠道逐步适应不同食物,维持正常生理状态。
避免在短时间内突然更换辅食种类或添加过多新辅食。婴儿肠道对食物变化需要一定适应过程,突然大量添加新辅食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肠套叠发生几率。比如,原本一直吃苹果泥的婴儿,不要在一天内同时添加多种新的复杂辅食,应给肠道足够时间适应新食物。
2.注意饮食规律
保持婴儿进食的规律性,定时定量喂养。尽量避免婴儿饥一顿饱一顿,因为不规律的饮食会打乱肠道蠕动节律。例如,每天固定时间喂奶或喂食,每次进食量相对稳定,让肠道形成良好的蠕动习惯,有助于肠道正常消化吸收,减少肠套叠诱因。
避免过度喂养。过度喂养会使婴儿肠道负担加重,影响消化功能。研究发现,过度喂养的婴儿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可能受到影响,肠道内食物排空不规律,容易引发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肠套叠风险。所以要根据婴儿的月龄和食量合理喂养,当婴儿表现出吃饱的信号,如吐出乳头、转头等时,应停止喂养。
二、生活护理方面
1.注意腹部保暖
婴儿腹部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季节更替或气温较低时。因为腹部着凉可能引起肠道痉挛,导致肠道蠕动异常。例如,在寒冷天气外出时,给婴儿穿上合适的肚兜或保暖衣物,保持腹部温度适宜。婴儿腹部温度适宜能维持肠道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蠕动功能,减少因腹部着凉引发肠套叠的可能性。
避免让婴儿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如不要让婴儿直接睡在过凉的床单上。可以使用温暖的被褥等为婴儿营造温暖的睡眠环境,保障婴儿腹部温暖,维持肠道正常生理状态。
2.减少肠道病毒感染机会
注意婴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肠道病毒感染。婴儿经常接触的玩具、物品等要定期清洁消毒。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肠套叠发生风险。例如,定期用温水和合适的清洁剂清洗婴儿的玩具,避免婴儿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尽量少带婴儿去人员密集、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如公共泳池等。这些场所病毒传播几率较高,婴儿在这些环境中容易感染肠道病毒,进而影响肠道健康。如果必须前往,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给婴儿佩戴口罩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包括肠道功能。在预防肠套叠方面,更要注重精细的喂养护理。喂养时要选择适合早产儿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早产儿配方奶等,并且喂养过程要更加轻柔、缓慢,密切观察早产儿对食物的适应情况。同时,早产儿腹部保暖要格外注意,因为其体温调节能力更差,更容易出现腹部着凉情况,要加强腹部保暖措施,如使用更温暖的包裹等。
还要定期带早产儿进行体检,监测肠道发育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早产儿发生肠套叠的风险相对足月儿可能更高,其肠道功能不稳定因素更多。
2.有家族肠套叠病史的婴儿
对于有家族肠套叠病史的婴儿,除了遵循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要更加密切关注婴儿肠道情况。在添加辅食时,要比一般婴儿更加谨慎,辅食添加速度更慢,种类引入更小心。例如,首次添加新辅食的时间可以适当推迟,且每次添加新辅食后要仔细观察婴儿是否有肠道不适症状,如呕吐、腹泻、腹胀等。
要定期带婴儿进行肠道相关检查的筛查,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筛查标准,但可以通过定期的体格检查等方式,早期发现肠道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肠套叠发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