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感染病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病由EV71引起,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经多种途径传播,5岁以下儿童易感,轻症有相应表现,重症可多系统受累,可依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轻症对症支持,重症住院针对系统治疗,可通过个人、环境卫生等预防,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包括儿童、婴幼儿及特殊健康状况儿童需关注的方面。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肠道病毒可通过粪便、咽部分泌物、疱疹液等排出体外,持续排毒时间较长。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例如,经口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者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触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等都可能被感染;在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造成传播。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风险相对更高。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仍可再次感染。

临床症状表现

轻症表现:大多数患者感染后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在1-2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表现:少数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无力等;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等;还可能出现循环功能障碍,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等。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可初步怀疑肠道病毒71型感染病。

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患者粪便、咽拭子、疱疹液等标本中的肠道病毒71型核酸,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71型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若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具有诊断意义。

治疗原则

轻症患者: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体温超过38.5℃且患者有不适时可适当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使用),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等。

重症患者:需要及时住院治疗,针对不同的受累系统进行相应治疗。如神经系统受累时需进行降颅压、镇静等治疗;呼吸系统受累时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等;循环功能障碍时需要进行抗休克等治疗。

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儿童和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

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毒;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活动室等进行通风、消毒。

疫苗接种: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是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鼓励在18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间隔1个月)。

避免聚集: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感染肠道病毒71型。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治疗。在患病期间,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婴幼儿:婴幼儿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对于出现精神差、嗜睡、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的婴幼儿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婴幼儿的护理,如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因口腔疱疹引起的疼痛导致进食困难等。

特殊健康状况儿童: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的儿童,感染肠道病毒71型后发生重症的风险可能更高,家长要更加重视预防和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
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在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在1974年被鉴定命名。此后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的流行情况。中国大陆首次发现EV71型感染是在1987年冬季,之后的多次爆发流行经检验均为EV71感染所致。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肠道病毒71型弱阳性怎么治疗好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肠道病毒71型弱阳性的治疗方法包括注意休息、补水、药物治疗等。 1、注意休息 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尽量减少体力消耗,以帮助身体抵抗病毒、恢复健康。 2、补水 肠道病毒71型弱阳性提示存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平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必要时可以口服补液盐,以免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肠道病毒71型可能是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造成感染。 1、粪-口途径 肠道病毒71型可在感染者粪便中存活,当携带病原体的粪便污染了周围水源或者食物时,被健康者误食,则可能会引起粪-口途径传播。 2、呼吸道飞沫 当感染肠道病毒71型的患者在大笑、谈话、咳嗽时,可将含有病毒的微滴播散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感染肠道病毒71型出现的疾病不同,临床症状存在差异,比如手足口病、脑膜炎、心肌炎等。 1、手足口病 如果患者感染肠道病毒71型出现手足口病,可引起皮疹、疱疹、疲倦、食欲减退、低热、腹痛、水疱等症状。 2、脑膜炎 若感染上述病毒后出现脑膜炎,可引起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癫痫、肢体运
甲亢病是什么原因得的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甲亢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环境因素、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甲亢病史,其亲属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遗传易感性可能导致个体对某些诱发因素更加敏感,从而更容易发生甲亢。 2、自身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甲亢的重要原因之一。
手关节炎风湿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手关节炎风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此病具有病因复杂多样、症状表现多样、诊断需要综合评估、治疗方法多样的特点。 1.病因复杂多样 手关节炎风湿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感染、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某些类型的手关节炎风湿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例如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反应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是怎么形成的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风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感染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免疫系统异常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正常的关节和组织时,就会引发风湿性疾病。 2.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在风湿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3.感染 感染,特别是某些细菌或病毒的感染
红斑狼疮怎么引起的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红斑狼疮患者,那么其他人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表明,一些基因的异常可能与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相关,这些基因影响着免疫系统的调
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病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该病,而环境因素如寒冷、潮湿、创伤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感染,特别是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也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患者通常会出现对称性、多关节受累的症状,常见的关节
先天性脑积水是什么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先天性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产生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腔积聚,使脑室扩大、脑实质受压的一种疾病。 先天性脑积水可能与遗传因素、胎儿期发育异常、感染、出血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缺陷,影响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平衡。胎儿期的脑部发育异常,如中脑导水管狭窄
咽峡炎怎么引起的
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咽峡炎考虑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白血病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如下: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咽峡炎,如柯萨奇病毒A型、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是咽峡炎的病因之一,常见的致病菌有梭形杆菌、樊尚螺旋菌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