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肠梗阻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有解除梗阻的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短路手术,手术时机选择需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等综合判断,老年和儿童患者有其特殊之处。
一、非手术治疗
1.胃肠减压
对于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是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措施。通过胃肠减压可以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例如,对于一些病情相对较轻、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胃肠减压能缓解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胃管的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等。
对于儿童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同样关键,但要特别注意胃管的选择和固定,避免小儿不配合导致胃管脱出等情况,同时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和引流情况,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胃肠减压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有差异。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肠梗阻患者由于呕吐、胃肠减压等会丢失大量体液,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来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例如,一般先补充等渗盐水,然后根据血钾、血钠等情况补充相应的钾、钠等电解质。如果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可能需要补充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等。对于老年结肠癌肠梗阻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减退,对水、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更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指标,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儿童结肠癌肠梗阻患者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脱水程度等精确计算补液量,因为儿童的体液分布与成人不同,过多或过少补液都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要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等原则,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等。
3.抗感染治疗
肠梗阻时,肠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可产生毒素,引起感染。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抗厌氧菌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常用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等。对于结肠癌本身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控制感染,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对于老年结肠癌肠梗阻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扩散等情况,在抗感染治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密切观察感染控制情况。
儿童结肠癌肠梗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计算,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
二、手术治疗
1.解除梗阻的手术方式
肠粘连松解术:如果结肠癌肠梗阻是由于肠粘连引起,可采用肠粘连松解术。通过手术分离粘连的肠管,恢复肠道的通畅。但对于结肠癌导致的梗阻,单纯松解粘连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处理原发病灶。
肠切除吻合术:当结肠癌导致肠腔狭窄或梗阻,且肿瘤能够切除时,可进行肠切除吻合术。将梗阻部位的癌肿肠段切除,然后将两端健康的肠管进行吻合。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肿瘤较局限、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在手术前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肠道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术后要密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等情况。
短路手术:如果肿瘤不能切除,为了解除肠梗阻,可做短路手术,即做梗阻近端与远端肠管的侧-侧吻合术,使肠内容物能够绕过梗阻部位,恢复肠道通畅。这种手术适用于肿瘤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
2.手术时机的选择
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结肠癌肠梗阻患者,如果经过短时间的非手术治疗(如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先进行积极的支持治疗,改善全身状况后再考虑手术,但如果病情恶化,如出现肠坏死、穿孔等紧急情况,则需急诊手术。老年结肠癌肠梗阻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决定手术时机时要更加谨慎,充分权衡手术风险和获益。儿童结肠癌肠梗阻患者病情变化较快,一旦确诊,在评估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考虑手术,以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