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与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相关。感染因素包括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非感染因素有环境因素(空气污染、通风不良)、喂养因素(呛奶致奶液误入肺部引发炎症)、免疫因素(免疫系统未成熟、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致抵抗力差易感染)。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种类及感染途径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儿支气管肺炎较常见的病毒之一,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接触到携带该病毒的人群,很容易被感染。例如,在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病毒容易传播,婴儿由于自身抵抗力弱,易成为易感人群。
腺病毒也是常见的致病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婴儿感染腺病毒后,可引起肺部炎症,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腺病毒感染在冬春季节相对高发,这与该季节婴儿活动空间相对封闭,病毒容易传播有关。
流感病毒同样可引发婴儿支气管肺炎,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婴儿如果感染流感病毒,病情发展可能较快,因为婴儿的呼吸系统对病毒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容易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至下呼吸道,引发支气管肺炎。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机制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婴儿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细菌之一。肺炎链球菌常寄居于人体的鼻咽部,当婴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疲劳等情况,肺炎链球菌可侵入下呼吸道,引发肺部炎症。例如,婴儿如果在寒冷季节穿着过少导致受凉,就可能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得肺炎链球菌有可乘之机,进而引发支气管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重要的致病菌,婴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细菌可产生毒素,引起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往往起病较急,病情相对较重,这是因为其产生的毒素对肺部组织的损伤作用较强。婴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更容易受到严重的感染损害。
流感嗜血杆菌也可导致婴儿支气管肺炎,该细菌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等途径感染婴儿。婴儿感染后,细菌在呼吸道内繁殖,引起支气管及肺部的炎症。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婴儿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二、非感染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的影响
室内外空气污染都可能对婴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产生影响。例如,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有害气体,长时间接触会刺激婴儿的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婴儿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患支气管肺炎的几率。室外的雾霾天气,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婴儿吸入这些污染物后,会对呼吸道造成损害,影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从而容易引发支气管肺炎。
通风不良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室内长期通风不好,空气污浊,病原体容易在空气中积聚,婴儿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进而可能引发支气管肺炎。
(二)喂养因素
1.婴儿呛奶的影响
婴儿在喂养过程中如果发生呛奶,奶液可能会误入气管,进而进入肺部,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尤其是一些早产儿或者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呛奶的风险相对更高。奶液进入肺部后,会刺激肺部组织,引发炎症,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例如,婴儿在吃奶时体位不当,或者吃奶过急过快,都可能导致呛奶情况的发生。
人工喂养的婴儿如果奶瓶喂养姿势不正确,也容易出现呛奶现象。比如奶瓶的奶嘴孔过大,婴儿吃奶时奶液流速过快,就容易呛入气管,增加患支气管肺炎的可能性。
(三)免疫因素
1.婴儿自身免疫特点
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相对较弱。例如,婴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母体带来的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会逐渐下降,而自身合成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不足,这使得婴儿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了患支气管肺炎的风险。
婴儿的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也不完善,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病原体和异物,这也导致婴儿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肺炎。例如,呼吸道黏膜纤毛不能很好地将侵入的病原体排出体外,使得病原体在呼吸道内持续繁殖,引发炎症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