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异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如排卵期、月经前后的正常变化;病理性包括阴道炎(细菌性、滴虫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相关疾病、子宫肌瘤、宫颈癌等导致的白带异常;其他因素有不良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不佳、过度清洗阴道)、药物影响(长期服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引起白带异常。
一、生理性白带异常
(一)排卵期白带
女性在排卵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宫颈黏液分泌量增加,白带会变得透明、拉丝状,量比平时稍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其他不适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为2-3天。
(二)月经前后
月经来潮前后,盆腔充血,阴道黏膜渗出物增加,白带会略有增多,这也是正常的生理情况,随着月经周期的推进会逐渐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白带异常
(一)阴道炎相关
细菌性阴道炎:
主要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混合感染,常见症状为白带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状,有鱼腥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研究表明,阴道分泌物中线索细胞阳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好发于育龄女性,与性生活频繁、阴道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
滴虫性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白带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繁殖,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但以生育期女性多见。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白带增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外阴瘙痒明显,瘙痒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坐立不安,还可伴有外阴灼热痛、性交痛等。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者、妊娠女性等为易感人群,因为这些情况会改变阴道内环境,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
(二)宫颈炎相关
急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还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慢性宫颈炎可表现为白带增多,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有的可有息肉形成,出现接触性出血等。病原体感染是主要原因,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宫颈,不洁性生活、流产、分娩等造成宫颈损伤后容易诱发感染。
(三)盆腔炎相关
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白带增多,可为脓性,伴有下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食欲不振等。主要是由于经期卫生不良、不洁性生活、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等引起,多见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若未能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
(四)其他妇科疾病相关
子宫肌瘤:
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导致白带增多,有时可出现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有臭味。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多见于30-50岁女性,其症状与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变性相关。
宫颈癌:
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白带增多,呈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组织破溃、坏死,继发感染,会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等为高危因素,好发于40-60岁女性。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白带异常
(一)不良生活方式
卫生习惯不佳:不注意外阴清洁,不勤换内裤,会使细菌滋生,容易引起白带异常。例如,长时间不清洗外阴,阴道分泌物积聚,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
过度清洗阴道:频繁使用阴道洗剂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内正常的酸碱平衡和菌群环境,导致阴道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白带异常。正常阴道pH值在3.8-4.4之间,过度冲洗会打破这个平衡。
(二)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会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从而引起白带异常。例如,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生长,使其他病菌大量繁殖,引发白带性状改变。
(三)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酸度增加,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容易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出现白带异常等症状。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概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等甲状腺疾病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白带的状态。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会干扰生殖内分泌轴的功能,导致白带出现异常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