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检查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CEA)、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含超声、CT、MRI、PETCT,各有优势与不足;内镜检查有内镜超声(EUS)可近距离观察并穿刺活检、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用于观察和治疗胰胆管情况但有创;病理检查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同时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检查给出了相应温馨提示。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是胰腺癌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其正常值一般小于37U/ml。胰腺癌患者CA199水平常明显升高,在胰腺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价值。但部分胆管炎、胆囊炎等患者CA199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CEA即癌胚抗原,其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5ng/ml,在胰腺癌时也可能升高,但特异性不强。
2.肝功能检查:胰腺癌可能导致胆管梗阻,引起胆红素升高,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同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也可能升高。转氨酶如ALT、AST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
3.凝血功能检查:胰腺癌患者可能因肝功能受损、维生素K吸收障碍等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等凝血功能异常。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一种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它可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结构,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对于一些较大的胰腺癌,超声可以清晰显示低回声或高回声肿块。此外,超声还可以观察有无胆管扩张、门静脉受侵等情况。但超声检查容易受到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对于肥胖患者或胰腺深部病变的显示可能不够清晰。
2.CT检查: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方法。CT平扫可以发现胰腺的形态改变、占位性病变等。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帮助判断肿瘤的性质、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的关系,对于胰腺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例如,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增加,这种强化方式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3.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对于判断胰腺癌的范围、有无肝转移等情况有一定优势。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以清晰显示胰胆管的形态、结构,对于诊断胰腺癌导致的胰胆管梗阻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无创地观察胰胆管的走行、有无狭窄或中断等情况。
4.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PETCT可以反映肿瘤的代谢活性。胰腺癌在PETCT上通常表现为高代谢病灶,有助于发现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灶,对于胰腺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但PETCT价格相对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
三、内镜检查
1.内镜超声(EUS):EUS是将超声探头通过内镜直接送达胃和十二指肠,近距离观察胰腺病变。它可以清晰显示胰腺的细微结构,对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同时,EUS还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2.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RCP主要用于观察胰胆管的情况。通过十二指肠镜将导管插入胆管和胰管,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线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胰胆管的形态、有无狭窄或梗阻等情况。对于胰腺癌导致的胰胆管梗阻,ERCP还可以进行支架置入等治疗。但ERCP是一种有创检查,可能会引起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
四、病理检查
1.细针穿刺活检:在超声、CT等引导下,将细针经皮穿刺进入胰腺病变部位,获取细胞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它可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如腺癌、腺鳞癌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2.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对于能够进行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可以全面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分级、分期等情况,为后续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有创检查如ERCP、穿刺活检等时,要充分评估其身体耐受性,检查后要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儿童患胰腺癌较为罕见,在检查时要尽量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方法,减少对儿童身体的损伤。孕妇在进行检查时要谨慎选择,尽量避免使用有辐射的检查方法如CT、PETCT等,可优先选择超声、MRI等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在检查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方案,确保检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