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连性肠梗阻需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轻度可先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治疗;重度或非手术无效、有肠绞窄迹象则手术,手术方式有黏连松解术等,不同人群有特殊关注,儿童恢复慢需关注排便等,老年要控基础病,女性要注意切口等护理。
一、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1.轻度黏连性肠梗阻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若病史较短、一般情况尚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例如,低龄儿童(<2岁),若只是有轻度腹胀、偶有少量排气排便,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因为低龄儿童身体机能相对脆弱,非手术治疗对其身体的创伤较小。对于成年患者,若全身情况较好,腹痛、呕吐等症状较轻,可先采取观察等非手术措施。
可以通过腹部X线等检查来辅助判断,若腹部X线显示肠管有轻度扩张,积气积液不严重。
2.重度黏连性肠梗阻
无论年龄大小,若出现剧烈腹痛、频繁呕吐、腹痛呈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伴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如成年患者出现严重的低钾血症,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腹部X线显示肠管广泛扩张,有多个液平。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等基础疾病,重度肠梗阻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的风险,需要更积极的处理。
二、非手术治疗措施
1.胃肠减压
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适用。通过胃肠减压可以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例如,儿童患者放置胃管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胃管型号,轻柔操作;成年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胃肠减压装置。
持续胃肠减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若引流液为血性,要警惕肠绞窄的可能。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根据年龄、体重等计算补液量和补液种类。对于儿童,要严格按照小儿的补液公式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调节剂。例如,根据血生化检查结果,成年患者若出现低钾血症,需要补充氯化钾等电解质;儿童若有脱水,要根据脱水程度补充相应的液体量,如轻度脱水可补充1/5-1/4张含钠液,中度脱水补充1/3-1/2张含钠液等。
定期复查血生化指标,动态调整补液方案。
3.抗感染治疗
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患者,如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情况。成年患者可根据可能的细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儿童患者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用于儿童。
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感染情况调整抗感染治疗的疗程和药物选择。
三、手术治疗指征及注意事项
1.手术指征
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一定时间的非手术治疗(一般观察24-48小时),肠梗阻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即使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如果病情需要,也应积极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若出现肠绞窄迹象,如腹痛剧烈呈持续性,伴有休克表现(成年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儿童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冰冷等),腹部X线显示孤立、胀大的肠袢且位置固定等,需立即手术。
2.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黏连松解术等。在手术过程中,要仔细分离黏连,避免损伤肠管。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操作的精细,减少对肠道等组织的损伤。老年患者手术时要注意手术操作的轻柔,同时要充分评估其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情况等,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关注
1.儿童患者
儿童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观察儿童的排便、排气情况,以及有无腹胀等表现。在饮食方面,要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从少量的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正常饮食。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护理,因为儿童可能对手术等医疗操作存在恐惧心理。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要同时关注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等。在手术前后,要加强对心血管等系统的监测,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和术后的恢复过程。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术后要注意切口的护理,尤其是若为经腹手术,要关注切口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同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如术后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和身体康复。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要注意身体的整体状况对肠梗阻治疗的影响,如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可能相对下降,要加强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