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定期体检与健康管理以及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女性、有家族史人群)来预防,控制基础疾病需分别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采取相应措施,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控盐、限酒)、适量运动、戒烟,定期体检与健康管理要定期检查并制定个性化方案,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高血压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目标值为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但需遵医嘱,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因为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稳定血压。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管理方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等,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脑卒中发生几率,且不同年龄、性别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可能有差异,需个体化调整。
3.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使血脂水平达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9mmol/L,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因素者可更低,血脂异常会促使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引发脑卒中,不同年龄人群血脂正常范围不同,需关注自身情况并积极干预。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等,蔬菜每天应摄入400~500g,水果200~300g,全谷物占主食的1/3以上,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降低脑卒中风险。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5g,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升高血压,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风险,不同年龄和性别对酒精的耐受及影响不同,需注意适度。
2.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也可结合力量训练,每周2~3次,运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血脂,增强体质,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需调整,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
3.戒烟:吸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血脂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戒烟后身体会逐渐恢复,降低脑卒中发生几率,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吸烟者,戒烟都是有益的健康行为,家属可给予支持帮助其成功戒烟。
三、定期体检与健康管理
1.定期检查:中老年人及有脑卒中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等检查,颈动脉超声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般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通过定期体检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不同年龄人群体检项目和频率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调整。
2.健康管理:根据体检结果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对于已发现异常指标的患者,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干预和随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同时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如有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因为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至关重要,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健康管理重点不同,需针对性开展。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更易发生脑卒中,除上述措施外,要特别注意避免快速改变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日常行动要缓慢,上下楼梯等需有人陪同,定期进行平衡能力训练,预防跌倒,因为跌倒可能诱发脑卒中,同时家属要给予更多关心和照顾,帮助老年人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2.女性:女性在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需格外注意,妊娠期要监测血压、血糖,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等;更年期女性要关注激素变化对血管的影响,保持良好心态和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因为这些特殊时期女性的生理变化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
3.有脑卒中家族史人群:这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除做好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更全面的脑血管相关检查,如头颅MRI等,以便早期发现脑血管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因为遗传因素增加了发病风险,需提前做好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