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监测包括症状监测和检查。症状上有消化道症状、黄疸、体重减轻等;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CT、MRI及MRCP等;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有CA19-9等,CA19-9等升高不一定是胰腺癌,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一、症状监测
1.消化道症状
胰腺癌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钝痛等,疼痛位置常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部分患者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且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重。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可能侵犯周围神经组织等。另外,还可能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表现,由于胰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肿瘤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消化液分泌及消化功能紊乱。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约80%的胰腺癌患者会有腹痛症状,且随着病情进展,消化道症状会更明显。
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消化道症状的变化,因为这类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2.黄疸
当胰腺癌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时,可引起梗阻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这是由于胆管梗阻,胆红素排泄受阻,逆流入血导致。比如胰头癌患者更容易出现黄疸症状,因为胰头靠近胆管,肿瘤容易压迫胆管。
老年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需要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胰腺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但黄疸是需要重视的信号。
3.体重减轻
患者往往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肿瘤消耗身体能量,且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消耗增加。一般在短时间内体重可下降10%以上。有研究表明,很多胰腺癌患者就诊时都有体重减轻的情况,平均体重减轻幅度可达10-20公斤。
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且体重持续下降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也要考虑胰腺癌的可能性,因为胰腺癌可能与糖尿病存在一定关联,部分患者可能以新发糖尿病为首发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是初步筛查胰腺癌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可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有无肿块等情况。超声检查方便、无创,但对于胰腺深部病变或较小的肿瘤可能显示不清。例如,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胰腺肿瘤,超声的检出率相对较低。
对于肥胖人群,腹部超声检查可能会受到肠道气体等因素的干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此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2.CT检查
增强CT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清晰显示胰腺肿块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脏器的关系等。通过增强扫描,能更准确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一般来说,胰腺癌在增强CT上表现为胰腺局部肿块,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例如,能发现直径1厘米左右的胰腺肿瘤。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含碘造影剂进行CT检查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造成进一步影响,需要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水化等保护措施。
3.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对于胰腺病变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如对血管侵犯的评估可能更准确。MRCP可以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的形态,对于判断胆管梗阻的部位、原因等有重要价值。例如,能更好地显示胰胆管的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胰胆管病变。
对于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因为强磁场可能会影响植入物的功能,需要提前告知医生自身的植入物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三、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1.CA19-9
CA19-9是一种糖蛋白抗原,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常明显升高。但是,CA19-9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胰腺癌,胰腺炎、胆道梗阻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一般来说,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的阳性率可达70%-90%,且其水平与肿瘤的分期、预后等有一定关系。例如,晚期胰腺癌患者的CA19-9水平往往更高。
对于本身有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炎等)且CA19-9升高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胰腺癌,因为胆道疾病可能干扰CA19-9的检测结果判断。
2.CA242、CA50等其他标志物
CA242、CA50等也可作为胰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CA242在胰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也较高,且与CA19-9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这些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等有一定帮助。例如,联合检测CA19-9、CA242等,可使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一步提高。
对于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如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的个体,定期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胰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