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出血由机械性创伤(大便因素及其他机械性因素)和肛管解剖因素致,表现为鲜红色少量出血伴典型周期性肛门疼痛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大便通畅、保护肛管皮肤,处理原则是缓解疼痛出血,轻度可坐浴清洁,严重则进一步治疗。
一、肛裂出血的原因
(一)机械性创伤
1.大便因素
便秘是导致大便肛裂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大便干结、粗大时,排便时需要更大的力量,干硬的粪便通过肛管时,会对肛管皮肤造成强烈的机械性损伤。例如,长期便秘的人群,肠道蠕动缓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变得干硬,排便时肛管皮肤很容易被擦伤或撕裂。据相关研究统计,约80%的肛裂患者与便秘有关。
腹泻也可能引起肛裂出血。频繁的腹泻会使肛管局部皮肤处于湿润、敏感的状态,粪便中的刺激性物质也可能加重对肛管皮肤的刺激,导致肛管皮肤受损出血。例如,一些肠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时,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软,对肛管的摩擦增加,容易引发肛裂出血。
2.其他机械性因素
肛门检查时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肛管皮肤损伤出血。比如在进行肛门指诊或肛门镜检查时,如果用力过猛或检查器械过硬,可能会造成肛管皮肤的撕裂,从而引起出血。
(二)肛管解剖因素
肛管处于消化道的末端,其解剖结构特点也与肛裂出血相关。肛管前后位是薄弱区,尤其是后正中线,此处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肛门外括约肌在肛管后方形成的肛尾韧带较坚韧,伸缩性差,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的压力较大,所以肛裂好发于肛管后正中线处,容易出现出血症状。
二、肛裂出血的表现
(一)出血特点
肛裂出血一般为鲜红色,出血量通常较少,多在排便时或排便后点滴而出,有的仅在手纸上可见少量血迹。出血的程度与肛裂的严重程度有关,轻度肛裂出血较少,重度肛裂出血相对较多,但一般不会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
(二)伴随症状
除了出血外,患者还会有肛门疼痛的症状,疼痛具有典型的特点,排便时由于粪便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刻产生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可缓解,称为间歇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再次出现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十余小时,这种疼痛的周期性是肛裂的典型表现之一。此外,患者可能因疼痛而惧怕排便,导致便秘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不同人群肛裂出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肛裂出血多与不良排便习惯有关,比如有的儿童可能存在挑食、蔬菜摄入少等情况,导致大便干结。儿童肛裂出血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同时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肛门局部的清洁,避免感染。
(二)女性
女性在妊娠期由于盆腔压力增加,容易出现便秘,从而增加肛裂出血的风险。妊娠期女性发生肛裂出血时,要注意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整饮食、局部坐浴等温和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另外,女性在月经期,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肛裂出血后要更加注意肛门局部的卫生,防止感染。
(三)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容易发生便秘,是肛裂的高发人群。老年人肛裂出血时,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在处理肛裂出血时要避免因过度用力排便等情况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合适的措施缓解便秘,如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度运动等,对于严重的肛裂可能需要在评估全身状况后考虑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肛裂出血的预防与处理原则
(一)预防
1.保持大便通畅
合理饮食是关键,日常饮食中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芹菜、苹果等,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ml,以保持大便湿润。对于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如喝蜂蜜水等有助于润肠通便。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一般建议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2.保护肛管皮肤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排便时不要长时间蹲坐玩手机等。在进行肛门检查等医疗操作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损伤肛管皮肤。
(二)处理原则
当出现肛裂出血时,首先要缓解疼痛和出血症状。轻度肛裂可以通过局部坐浴来缓解,常用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促进裂口愈合。同时要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可使用温和的肛周清洁剂进行清洁。如果肛裂出血伴有疼痛剧烈、裂口较深等情况,可能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但要谨慎选择,避免影响特殊人群健康)或手术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