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有一般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不同部位脑出血的特殊症状。一般症状有头痛(多为首发,颅内压增高时可蔓延全头)、呕吐(多为喷射性,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分轻度的嗜睡、昏睡和重度的昏迷)、肢体运动障碍(偏瘫、肌张力改变)、语言功能障碍(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眼部症状(瞳孔变化、眼球运动障碍);不同部位脑出血有特殊症状,基底节区出血呈三偏综合征,脑叶出血不同脑叶有不同表现,脑桥出血病情凶险,小脑出血有头痛、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等表现。
一、一般症状
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多位于出血侧头部,当颅内压增高时,疼痛可蔓延至整个头部。这是因为脑出血后血肿形成,颅内压力升高,刺激脑膜或神经所致。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能出现,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时头痛可能更为明显,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弹性差,脑出血时颅内压变化更易引发头痛。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无论何种年龄和性别的脑出血患者,若颅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出现呕吐症状,例如老年患者发生脑出血时,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颅内压变化可能更易触发呕吐反射。
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意识障碍
轻度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脑出血相对少见,若发生儿童脑出血,意识障碍可能因儿童自身特点表现为精神萎靡、对周围环境反应差等;中青年患者若脑出血量不是很大,可能先出现嗜睡,逐渐进展;老年患者由于基础健康状况较差,可能较快陷入昏睡状态。
重度意识障碍:可出现昏迷,脑出血量较大时,大脑受到严重压迫,脑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患者昏迷。昏迷程度可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进行评估,评分越低,昏迷程度越重。
肢体运动障碍
偏瘫:出血侧肢体肌力减弱或完全丧失,不能活动或活动受限。对于不同性别患者,男性和女性在肢体运动障碍的表现上无本质区别,但康复过程中可能因个体体质、对康复训练的耐受性等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患者,儿童脑出血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特殊的康复干预;中青年患者偏瘫后若积极康复,部分可能恢复较好;老年患者偏瘫后康复相对困难,因为其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较弱。
肌张力改变:早期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后期若未及时康复,可能逐渐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
语言功能障碍
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言语,但自己不能表达或只能说出个别单字。常见于大脑优势半球(一般为左侧)额叶下回后部出血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发生,中青年患者若因脑出血导致运动性失语,其恢复情况与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以及康复训练是否规范等有关;老年患者语言功能障碍恢复相对更慢。
感觉性失语:患者能发音,但言语杂乱无章,不能理解他人言语和自己言语的意义。同样与大脑优势半球相关区域出血有关,其表现及康复情况与运动性失语类似,不同人群有个体差异。
眼部症状
瞳孔变化:脑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如出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形成,压迫动眼神经所致。不同年龄患者瞳孔变化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特点,儿童脑出血出现瞳孔不等大提示病情较重,需要紧急处理;老年患者出现瞳孔不等大也意味着预后可能较差。
眼球运动障碍:可表现为眼球向出血侧凝视等,是因为脑出血影响了眼球运动相关的神经核团或传导束。
三、不同部位脑出血的特殊症状
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典型表现为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不同年龄患者三偏综合征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中青年患者若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早期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可能恢复;老年患者三偏综合征恢复相对困难,且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恢复进程。
脑叶出血:不同脑叶出血有不同表现,如额叶出血除了头痛、偏瘫等症状外,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淡漠等;颞叶出血可能出现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顶叶出血主要表现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针刺觉减退、位置觉障碍等;枕叶出血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脑叶出血的症状表现虽有共性,但个体差异明显,例如年轻女性脑叶出血若因血管畸形等原因,在处理时需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况,而老年男性脑叶出血多与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相关。
脑桥出血:病情往往较凶险,患者迅速出现昏迷、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呕吐、四肢瘫痪等症状,由于脑桥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出血量大时很快危及生命。无论年龄和性别,脑桥出血都是严重的情况,预后极差。
小脑出血: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呕吐、共济失调(如行走不稳、持物不稳等),出血量大时可压迫脑干,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不同年龄患者小脑出血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小脑出血相对罕见,若发生则病情进展可能较快;老年患者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症状可能因平衡功能差而更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
                            


